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台风过后 水产养殖户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10-11  

  台风后从速采取的措施

  1、尽快抢收、维护受损坏的生产设施,迅速恢复正常生产,确保生产安全顺利进行,尽量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2、加强增氧及时扭转不良的水质。

  台风过后要及时启动增氧机,防止虾池海淡水分层,底层缺氧,引起对虾疾病。因此,要预先准备有足够数量的增氧机。

  增强池塘内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促使浮游藻类繁殖,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因此要保持虾池水质鲜、活、嫩、爽。

  3、调控虾池水色

  台风带来暴雨或阴雨天,往往会使虾池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使池水变清,因此,在台风过后要排掉一部分表层陈水,注入一些新鲜海水。根据池水的具体情况,酌情施一些底益净·降解型或水自然·调水专用,使水中的浮游植物繁殖起来。在培养水色效果不佳时,可以适当施复合维生素(益维多利051),有利藻类生长。在对虾养殖的中后期,保持水中透明度25--40厘米,有利对虾生长。因为对虾养殖中后期之后,由于投饵料的增加,残饵、排泄物以及生物死亡等的积累。水质较肥沃,底部有机物质多。施肥量宜少不宜多。

  4、要调整投饵量

  台风季节也是对虾养成中后期,准确的决定投饵料量非常重要

  方法:观察饲料台摄食情况,养虾中后期在投放饲料台的量,是占总饲料量的1.5-2.0 %,在投料后1.0-1.5小时对虾吃完饲料。

  在决定投饵时,坚持“五多五少四不投”的投饵原则

  “五多五少”的投饵是:傍晚及晚上多投,白天少投;水温适宜多投,水温过高或过低要少投;风平浪静多投,风浪大时不投;水质良好时多投,水质差时少投;对虾大量蜕壳时要少投,蜕壳后要多投。

  “四不投饵”是:大风、暴雨时不投;水质严重恶化不投;对虾浮头时不投;腐败变质的饲料不投;

  5、加强巡池,注意观测对虾病状态;

  台风后虾池水环境变化较大,对虾容易异常,出现虾病,早晚要详细观测,虾池水色、水质变化、对虾生长活动是否正常?是否有病态以及对虾摄食及残饵情况。

  (1)根据水质情况,适量施一些微生态制剂,同时可施一些底改类产品。

  (2)在对虾饲料中拌入适宜的保健药物,增强对虾的抗病力。

  防治措施:如果有发现对虾有病症,要详细检测对症下药,对细菌性疾病可以用药物控制,发生其他虾病时要详细检测,对症用药,防止乱投医滥用药,以免虾池带来二次感染。

  罗非鱼养殖户应该做好鱼病防范工作

  台风来临前的长时间高温闷热和低压天气,导致池塘溶氧量降低,台风过后罗非鱼发病大部分属急性发病,主要特点是持续死亡、用药处理效果不明显、容易反复发作,养殖户在罗非鱼发病期间,最好减少或者停止投料,建议采取适当使用阿莫西林、恩诺沙星等内服抗生素类药物以及外用诺威克或二氧化氯进行全池泼洒消毒。

  最近几年链球菌病把华南地区罗非鱼养殖户折腾的够呛,谈虎色变;罗非鱼发病之后大家一定不要慌乱,其实很多病因都很简单,就是因为缺氧,缺氧时间较长才会出现鱼体抵抗力下降,然后才是疾病的发生,所以养殖户首先要保证鱼塘不能缺氧,要保证鱼塘水位不能太低,经常开动增氧机,配合使用底益净·除臭型底改产品。做好这些常规工作,如果出现鱼病,有能力的养殖户需要及时解剖检查,或者送到药店检查分析病因,切勿盲目用药。

  三、其它工作:

  1、水质管理 :海淡水养殖池塘待外围水位下降后及时换水并调整正常水位。海水池塘因降雨量大盐度急降应尽快排淡,换入新水,海水倒灌的淡水池塘则尽快排咸、灌淡。并及时施肥培养水质,施肥要在少施勤施的基础上,注意看天、看水进行施肥,使水色达到鲜活嫩爽。同时用生石灰等调节池水的PH值,使淡水养殖池的PH值控制在6.5-7.5,海水养殖池的PH值控制在7.8-8.6。

  2、饵料管理:因受环境突变,养殖生物体应激大,灾后应加强投喂优质饵料。鱼虾蟹类应投喂优质全价配合饵料或鲜活饵料,提高机体的抗病力。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和鱼虾吃食情况灵活掌握。

  对滤食性鱼类、贝类的养殖池塘应及时调控水色,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水色保持鲜活嫩爽,颜色以黄褐色、棕黄色、浅绿色为好。对水色过浓的池塘,可配合防病害定期使用漂白粉或水质改良剂,降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滩涂贝类养殖要疏通沟道,养护好涂面,确保涂面基质稳定。

  3、及时补放苗种:修复或新建的网箱待水质稳定后,购买鱼种补放;青蟹养殖塘可选购秋苗放养,每亩放养500-1500只,具体视养殖塘条件优劣而酌情增减;海水虾贝综合养殖塘,宜选购耐低温的刀额新对虾补放,放养密度以1万尾/亩为宜。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