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使渔民倾家荡产
日前,笔者在霞浦县溪南镇猴屿码头看到,几十条渔船穿梭来往,从附近的鱼病重灾区白沙角养殖区不停地运出整船的大黄鱼。搬运工人面色沉重、步履匆匆,忙着将成箱的冰冻大黄鱼搬上冷冻运输车,在狭窄、泥泞的街道上,运输大黄鱼的汽车排起了长龙。笔者上了渔排,只见渔排上一片狼藉,养殖户忙着打捞死鱼和移动渔排, “海上渔村”昔日的盛景不复存在。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副处长朱红介绍说,白点病由刺激隐核虫所致,这是一种海洋原生虫,附着鱼身致鱼发病死亡。目前水温适合这种寄生虫繁殖,加上网箱养殖密度过大,水流不畅、缺氧,加剧了鱼病的暴发。近几年,福建沿海许多养殖区都暴发过白点病,目前这种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属于世界性难题。
养殖密度过大酿大祸
霞浦县溪南镇白沙角养殖区去年发病率低、损耗小,养殖户赚了大钱。其他地方的养殖户纷纷把渔排搬到了这里,使得该海区渔排数量猛增,养殖密度加大。
朱红表示,白点病大暴发与网箱过密、布局不合理、水流交换不畅以及水温高等因素有密切关联,预防白点病关键是要合理布局、疏散渔排、减小密度、洁净区域、畅通水流。但目前全省沿海适合养殖的区域网箱密度都过大,所以每年在不同海区都不同程度地暴发白点病。
福鼎市水技站副站长王朝新说,一些养殖海区的陆源污染和养殖户的自身污染都比较严重,这也是导致白点病暴发的重要原因。鱼病暴发,大黄鱼大量死亡,许多养殖户图省事把死鱼直接往海里扔,造成二次污染,为鱼病的再次暴发埋下伏笔。
科学健康养殖才是出路
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奇欣说,现在有经验的养殖户都知道,网箱密度过大可能会出大问题,但受利益驱动,仍抱有“赌一把”的心理,对政府部门关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不予理会。
王朝新说:“其实,降低养殖密度,海水网箱养殖的质量和效益反而会提高。如果在不同海区进行轮养,鱼病发生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
目前,福建省各级水技人员已在养殖区指导养殖户采取措施,做好白点病综合防治工作。一是发病严重的网箱不要随意向其他养殖区搬迁,避免交叉感染;二是降低网箱养殖密度,改善水环境,减小刺激隐核虫的密度,有条件的网箱可向水深的外海移动,水流畅通可大大减轻白点病发病程度;三是将死鱼捞出,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切不可随意丢弃海中,造成新的污染。
政府部门及技术人员的努力是一个方面,养殖户的落实与配合也必不可少。但愿养殖户能吸取惨痛的教训,走科学健康养殖之路,避免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