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追忆张唐之先生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4-06-06

我与唐之先生相识,始于1994年夏天。那时,我刚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毕业(据说是全国第30位饲料科学专业硕士)。

七月的威海,正是旅游的好季节,中国首届特产动物营养研讨会就在此召开。会议承办方正是拟接收我的单位——威海市粮油总公司饲料厂(后来改制为环山饲料)。这家公司答应我,只要拿着硕士学位证书来,其他档案可以重新建。但是就在这年上半年,威海市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件,重建档案的路子被彻底堵住了。

我来威海的目的,就是到粮油总公司做最后争取。正值会议期间,领导都很忙,就先安排我坐在最后一排听会。休会期间,有幸遇见张唐之先生、黄炳亮先生和张伟女士。交流中了解到,会议的主要赞助方就是淄博鼎立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六和集团的前身)。得知我是饲料科学专业硕士,大家聊得很投缘。临别时,唐之先生留下一句话,抽空到淄博鼎立看看。

1994年9月18日,还未结束康地万达试用期,我就来到了淄博张店,被亲同一家人的工作氛围所打动,当即决定加盟淄博鼎立。那时,大家除了称呼唐之先生为老板外,称呼其他人为老师。

亦或是因为我是公司第一个硕士,1998年之前,经常会跟唐之老板出差、出国。有时同行来访,也会叫上我一起陪客人。

我始终心存感激,是唐之老板给了我人生第一份工作,也是唯一的一份工作。

在我的印象中,唐之老板与电视剧《大染坊》中的陈寿亭,有很多相似之处。


艰苦且激情创业,靠人格魅力,也靠激励,更靠文化牵引


上世纪90年代,很多物质还有计划经济的烙印。那时,买原料要靠关系。印象最深的就是到淄博化工厂抢购磷酸氢钙。唐之老板亲自带大家装车卸车,军用卡车的底盘很高,两人抬起一袋磷酸氢钙往车上扔,对我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体力还真有点吃不消。至于到车间搬运原料和成品,更是常有的事。

记得有一次跟唐之老板出差前,去他山东铝厂的家拿东西,看到张云皓脚上穿的竟是露着脚趾的鞋子,可能是由于小男孩过于淘气、费鞋!但也从另一个角度,也看出唐之老板一家生活之节俭。

那时,大家都把公司当成自己家。老板们也舍得分享。我清晰地记得,入职半年后的1995年初,就获得了两张面值为5000元的“股票”,上面有张唐之董事长的大印。工作半年就成了“万元户”。

到1998年初,我的“股票”已经累计达到近40张,但因不知道总股本是多少,故而也不知道我在公司占多大的股份,但估计是前20大股东,因为1998年早春在青岛东航大厦召开的股东代表大会,一共也不超过20人。那次会议,唐之老板宣布,以后不再开股东代表大会了,因为我们仨的股份大于90%……。唐之老板说此话的原因,大概是受上一年底几位总监集体辞职的影响,给老板们带来许多思考。几位总监辞职后不久,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日,在淄博五丰大厦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大家心情都很凝重。这两次会议之后,注定了不会再给员工配“股票”了。

但是“善、干、学、和”的文化,在之后的日子里,发挥着重大的凝聚作用,直到那次被写入哈佛教学案例的并购。在唐之老板病后的一次平度会所午餐上,他问我整合后给我配了多少股票,我如数作答。唐之老板听后,陷入沉思,随后说:“不应该呀!至少应该跟XXX一样啊!”。我说:“您在淄博的时候就说过,我们这些人,好好干,再过十年,就可以安心地打高尔夫球去了,可是……。”唐之老板说:“我又不打高尔夫球!”。那次午餐之后,再也没有机会聆听唐之老板的教诲。本来约好了今年四月老板回国后去昌乐看望他,可惜,我直到八月才回国。
求贤若渴,创业需高人指导

在六和发展过程中,许多专家都贡献了智慧,并且大多数是被唐之老板的诚心所打动。我陪唐之老板第一次拜见彭剑锋老师,是在1996年一个冬日的午夜。我们“下榻”北京国安宾馆,住的是双人间。联系彭剑锋老师的事,是由北京办的魏小葵负责。那天我们简单吃了晚餐,就在宾馆傻等。由于唐之老板喜欢早睡,实在熬不过,大约10点钟,我们就都睡下了。结果,11点多又被电话吵醒,魏小葵告诉我们,彭剑锋老师终于同意见面了,见面地点是人大附近的一个五星级宾馆。于是乎,我们匆匆打车赶到那个五星级酒店,在酒店大堂的咖啡厅坐下,继续等待,我还要了咖啡,那是我第一次喝咖啡。大约凌晨一点左右,大师终于出现了。我的记忆中,那次彭老师谈到了现代企业要二次创业,要以薪养心。唐之老板的回应就是:是!是!是!对!对!对!。再之后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彭剑锋老师为六和的发展,在战略层面,给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那之后的几年里,涨工资的幅度和频率也加大了很多,并且火候正当时。那时几乎没有星期天,累得不行想打退堂鼓的时候,哎,又涨工资了!


体恤员工,从员工的伙食着手

从公司成立那天起,员工和客户到公司就餐都是全部免费的。在淄博潘南西路18号甲办公的时候,公司特地请了一位四川的师傅,我们都叫他小曾,做饭非常可口。午餐和晚餐都是八菜一汤,办公室一共有十来人,多数时间都是员工先各自取餐,等到几位老板坐下来吃饭,就剩下这八菜一汤的残余了,不够吃就再加个咸菜或再炒几个菜,但绝不浪费。晚餐,喝点小酒是必须的。

唐之老板从小在海边长大,对海鲜很有研究。在青岛海景花园办公的时候,每天一大早,他就会带上食堂的帮手,去花莲路的早市采购海鲜。人家一报价,大家异口同声地回应:“太贵了!。”这些卖海鲜的小商小贩都跟唐之老板很熟了,当然该砍价归砍价,但真正付款的时候,唐之老板还是很大方的。

唐之老板经常会在早餐之前,就从青岛赶到昌邑公司。到达后,必看食堂和员工宿舍。昌邑公司在伙食上为全集团树立了榜样,菜品实惠,尤其是馒头蒸得非常棒,小咸菜都是自己腌制,两块钱就能买一麻袋歪瓜裂枣的萝卜,经伙房师傅仔细处理腌制,再配上当地产的虾油,吃起来非常可口,花样也多,又节省成本。而当时的鲁西北的某家分公司,早餐小菜都是外购的酱菜,被唐之老板狠狠批评了一顿。有一次,唐之老板在大会上破口大骂:“夏天那么热,有的工人一天都不撒一泡尿,全都出汗了!夏天,车间一定要保证绿豆汤的供应,让工人们解暑。”


杜绝赊销,困难重重,却是迈向良性经营的必经之路

上世纪90年代,饲料大多数是赊销。赊销有很多坏处,容易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也容易形成呆账、坏账、死账。赊销的饲料价格更高,增加了终端客户的成本。

唐之老板提出杜绝赊销,遭到了公司许多人质疑和反对。他一句话就把大家的嘴堵住了。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散伙!

饲料是杜绝了赊销了,但原料端,公司采购和财务又向原料供应商要长账期,本以为会得到唐之老板的夸赞,却被唐之老板痛骂一顿:“公司账上有钱,为何不及时给供应商付款?供应商又不是傻子,你要求长账期,他就给你加价钱,不给你最优惠的价格,最后还不是增加咱自己的成本?供应商的款到期必付。”从那时起,大家都很愿意跟六和做生意,价格也优惠很多,六和饲料也很有成本优势。


开放交流,需要虚怀若谷

最为典型的,当属与泰高合作谈判。虽然没有最后合作成功,但泰高诸多优秀理念和做法,对唐之老板触动很大。

1997年11月,我陪着唐之老板和效成总去欧洲泰高参观访问,先后看了泰高的预混料厂、质检中心、鳗鱼养殖场和加工厂、肉鸡屠宰场、奶牛场、蛋鸡场。对唐之老板触动最大的,应该是看到泰高蛋鸡客户的鸡舍有一双大靴子,就问养殖户为啥这里放着一双闲置的靴子,客户解释到,这是泰高技术服务人员专用的靴子,他们会定期来鸡场服务指导。唐之老板很受启发,或许这是他后来提出的“情系父老乡亲“以及“服务营销、微利经营、密集开发”理念的基础。

与泰高合作谈判过程,也在某种程度上挽救了六和近乎付诸实施的不理智的收购案。当时泰高公司专家看了平邑屠宰加工厂的生产数据,给出的结论是不赚钱,泰高不参与。泰高只跟六和盈利水平高的预混料板块合作。就这样,标的为4800万的收购,被搁浅了。直到两年后,六和以1800万收购了这家屠宰加工厂。

【那次欧洲泰高之行,我也出现了好多尴尬的事。在到达欧洲机场,我还在研究在哪儿提取行李时,唐之老板已经径直向行李提取处的方向走去了。我问老板,你咋知道的,他回答道:看图案!画着行李箱,就是行李提取处。飞机头朝上就是出发,飞机头朝下就是到达。在参观一家全自动化牛场时,农场主讲到了如何观察奶牛发情(Heat),我却没听懂Heat是啥意思?竟然给翻译成“发热“!唐之老板很确定的给我纠正,是发情吧!弄得我很是尴尬。】

访问泰高期间,看到泰高质检中心使用近红外快速检测仪器,回国后就责令我赶紧买上2台,搞得卖近红外的公司都非常惊讶。最后在近红外公司的建议下,先只买了一台,因为仪器再好,没有定标方程,也等于废铁一堆。于是乎,从1998年开始,六和就花大力气进行近红外定标曲线建设,而今,六和已经建立了行业最全面的数据库。

唐之老板很乐于把六和好的做法和经验与同行分享,这其中也包括了饲料配方。有时,同行来访,唐之老板就让我把配方打印出来给他,慢了都不行,他真的会骂人。


培训学习,是拓宽视野、提升心智最有效途径和方法

在六和时代,做得最超前的,当属培训和学习。其中,安排总经理和技术骨干去欧洲饲料同行考察,就是让大家知道,不用玉米和豆粕同样能做成好饲料。去新加坡培训学习,就是要让大家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感受一下,同样是华人社会,为啥新加坡不是脏、乱、差,而是干净得像公园一样的国家,因为有法制,有鞭刑。

用户培训则多以养殖技术为主。当时有“三王”老师,王宝维,王生雨,还有一位我忘记大名了。印象最深刻的是王生雨老师讲公鸡怎样追母鸡,在讲台上挥动翅膀,跑来跑去,很是生动。培训,增加了用户的黏性。

培训最成功的,当属虞予博士主讲的《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这本书在美国最畅销书中排名第一,被译为《高效人士的七种习惯》或《与成功有约》。虞予博士每月来海景花园大酒店为六和经理人培训两天,每次晚宴结束后,虞予博士都拿着厚厚的一沓钱(目测至少一万元),开心地回房间休息去了。而最令人欣慰的是,培训结束后,唐之老板会笑了,在那之前,真的很少看到他会笑。

六和请专家讲课的原则就是舍得给钱,哪怕是讲得不理想,大不了下次不再请了。这体现了对专家和知识的尊重。


勇于创新,却不失原则与底线
上世纪90年代的饲料,把鱼粉当成是必须使用的原料。教科书也是这样写的:鱼粉中含有未知生长因子(后来科学界才逐渐破解,这些所谓的未知生长因子,无非是鱼粉比较平衡的蛋白质、小肽,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用了含鱼粉的饲料,动物的生产成绩就是好。唐之老板不信这个邪。坚决停掉鱼粉,改用肉骨粉。为了验证肉骨粉替代鱼粉的效果,唐之老板找到莱阳春雪,用了九栋鸡舍做试验,技术部凌红丽硕士全程驻场跟踪试验。有了试验数据做支撑,公司饲料中肉骨粉替代鱼粉进度加快,但必须使用进口肉骨粉。唐之老板说:“中国人吃骨头,把骨髓都吸出来吃了,哪里还有好的肉骨粉!。”豆粕始终是受制于人的原料,唐之老板多年前就指出,即使在同样配方成本的情况下,也要尽量少用或不用豆粕。这一观点,比农业部提出的“豆粕减量替代”整整早了25年。唐之老板有句名言,“用玉米和豆粕做配方,狗都会做,还用你们这帮博士干嘛!?。”有相当一段时间,“吕明斌”和“老板”的名字同样有名,因为彼时,唐之老板经常在大会小会上骂技术部,骂我吕明斌,“你给我浪费了多少配方成本!”。这也倒逼了技术要跟上唐之老板的指导方针:用三流的原料,二流的设备,做一流产品。”虽然这很难做到,但是体现了一种创新的理念。需要说明的是,唐之老板骂人,绝对是对事不对人。
惜才爱才,从信任压担子开始
除了人格魅力之外,唐之老板在请人用人上真是舍得下大力气。抛开请培训和管理人才不说,单是技术人才,只要优秀,就真诚邀请。唐之老板另一句名言是:“让谁干活谁高兴!给谁发钱谁高兴!”。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先高薪请来,给机会。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1997年7月21日,那天是某公司突破3000吨销量日子,全公司上下很受鼓舞。而我和高庆军正冒着酷暑建化验室。那时不舍得买整套集成装备,试验台都是自己垒的。我们吃过晚饭后继续搞化验室的事,期间,高庆军问我:“你是从总部来的领导,公司庆祝销量突破3000吨的晚宴咋没叫上你呢?”。我说:“哪来的那么多讲究!抓紧干活,争取早点睡觉休息!”。那晚,我们睡在一个宿舍,半夜便传来了噩耗。隔天的追悼会上,唐之老板声音哽咽,足以看出他对痛失良将的悲伤心情。后来有人告诉我,唐之老板接到电话的第一句话就问,吕明斌在哪儿?这足以体现唐之老板对我的关心,虽然这句话没有求证过,但我还是感激一辈子。
平易近人,只有近距离接触才能体会到
不了解唐之老板的人,总会以为他脾气暴躁,冷酷无情。其实,他是一位很细腻的人。唐之老板善于并乐于与人交流,不仅体现在与同行老板之间。即便是来推销产品的业务人员,只要让唐之老板碰到,如果中午没有应酬,基本都会请吃一顿饭,了解一下对方,讲讲他的理念。记得在阳光大厦办公时,经常会到对面的海永顺吃个火锅,三个人,150元左右搞定。能被六和老板请吃饭,估计这个业务员能自豪一辈子。唐之老板请人吃饭,很少征求客人的意见,却能照顾到每位客人的口味,让每位客人都吃得可口,也绝对不会浪费。吃到最后,每人必须负责消灭一个菜。这比中央提出的光盘行动早了20年。有一次,我跟唐之老板到浙江去看一家添加剂企业,吴天星博士一路全程陪同。我们受到了热情的接待,那天晚餐总共花了800多元。那是我第一次吃蛇肉,喝蛇胆酒。回宾馆的路上,唐之老板说:“这个老板太能花钱,有能替代他的供应商,就把他换掉”。可见唐之老板对铺张浪费的痛恨。唐之老板的记忆力超强,只要他见过面的人,下次再遇见,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甚至连最喜欢吃啥都记得一清二楚。危机处理,靠的是智慧,而不是感情用事大约是在1997年,六和第一次做豆粕进口,第一船就大赚了一笔。但等到第二船豆粕临近到港的时候,发现在青岛港卸货,不如在广东更划算。于是乎这船豆粕,就卖给广东一家船务公司下属的饲料厂。但糟糕的是,这家公司遇到了资金困难,拿了货却不及时给钱。有人建议采取非常规手段讨债,都被唐之老板给否了。唐之老板发话说:“派两名硕士,去帮助提升产品竞争力,让他盈利,赚了钱再还钱”。于是乎,技术部真的派人去帮忙这家企业。
鼓励创业,还给TA留有备份
1998年开始,就有部分员工开始离职创业。每每这些员工辞职,唐之老板就会组织公司骨干员工一起为TA举办送行宴,并特别叮嘱,出去要好好干,干不好再回来。唐之老板经常教导我们,六和只提供终身就业的能力,不保证终身就业的舞台。现在看来,这句话真是语重心长。六和这个大平台,的确造就了无数个创业型企业家。据不完全统计,六和系创业的人,其企业饲料总销量已经远超2000万吨。一代风云人物就这样走了为行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却不带走一片云彩 愿唐之先生安息


笔者简介

吕明斌 博士:
1994年07月硕士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饲料科学专业。2009年07月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1994年9月加盟淄博鼎立(六和集团前身)。先后从事化验、品管、技术服务等工作,历任技术经理、任研发总监、技术总监等、首席科学家等职务。2016年9月离职,做独立技术顾问。吕明斌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分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青岛市拔尖人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青岛市创新团队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奖4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1项、实用新型专利68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8篇被SCI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