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国内外粮食价差关系逆转,背后发生了什么?

来源: 农市微光2022   作者: 时一平   时间: 2022-06-06

透过国内外玉米、小麦价差出现逆转现象,让我们更加看清楚国际粮食市场的变幻莫测,也让我们更加明白办好自己事情的极端重要性。 

据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发布的《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月报》,20224月份,进口玉米配额内 1%关税下运抵我国南方港口的到岸税后价每斤 1.61 元,比国内玉米到港价高 0.16 元,进口价连续2个月高于国内;美国墨西哥湾硬红冬麦 (蛋白质含量 12%)配额内1%关税下到岸税后价每斤2.16 元,比国内优质麦销区价高 0.42 元,自去年5月份开始持续高于国内。

价格是市场供需形势变化的关键信号,进口粮价高于国内价格,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标志性变化。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粮食生产成本比世界主要出口国高,国内玉米、小麦价格都是高于进口到岸价格的,即所谓的国内外价格“倒挂”。那么,最近玉米、小麦国内外价差出现逆转,背后发生了什么,折射出哪些有意义的信息呢?

最直观的逻辑是,这两年国际粮价涨得多,国内粮价虽然也涨但涨得少,最后的结果就是进口粮比国内粮贵了。从数据看,一目了然。

据农业农村部月报数据,20224月份,墨西哥湾硬红冬麦平均离岸价每吨493美元,较1月份涨26.1%,比去年同期涨74.2%;美国墨西哥湾2级黄玉米平均离岸价每吨357美元,较1月份涨27.5%,比去年同期涨31.7%。而同期国内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普通小麦均价每斤1.60元,较1月份涨12.4%,同比涨26.1%;玉米产区批发均价每斤1.35元,较1月份涨6.7%,同比跌0.6%

如果说这两年国际玉米、小麦价格的大幅上涨用波涛汹涌来形容,国内价格的上涨可以说是风平浪静来了。国内粮价的相对稳定,一定程度上为避免国际粮价更大幅度的上涨做出积极贡献。可以设想一下,中国作为粮食生产消费大国,如果国内粮价与国际粮价同步跟涨,那国际粮价早就脱缰狂奔到更高的水平了。

往深了再看,国际粮价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涨幅?首先想到的是供需基本面。但无论是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看,还是从美国农业部的数据看,即便是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消息、粮食危机观点满天飞,当前年度(2021/22年度)全球玉米、小麦供需总量并不像舆论场中那么紧张。其中,粮农组织预计小麦产大于需600万吨,美国农业部预计玉米产大于需1300万吨,如果再考虑到库存因素,都是供大于需的。下个年度(2022/23年度),即使考虑到俄乌冲突的影响,全球小麦也不会出现太明显的缺口,如美国农业部预计小麦产需缺口约1300万吨,不到总消费量的2%,而粮农组织预计小麦仍是产大于需的。

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主要原因如果不是供需基本面的问题,那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有不少专家早就指出,主要是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大幅增加货币供应所致。

美国在20204-5月开启了空前货币“放水”模式,基础货币供应量(M1)由20204月的48494亿美元,激增至5月份的161844亿美元,在一个月内增长233.7%,此后12个月内再增长29881亿美元,增长18.5%,到20215月美国基础货币增长近3倍(295%),总增发量高达143231亿美元,相当于其2020GDP70%。这是何等强度的货币洪水啊!

由于包括粮食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多以美元计价,货没少,钱多了很多,初级产品价格自然要上涨。国际原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正是从20204月份之后开始持续长达两年多的飙涨之旅。

 

粮价大涨之后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焦虑甚至是恐慌,部分国家出于保供给、控通胀出台粮食出口限制或刺激进口措施,再加上俄乌冲突火上浇油,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粮价的上涨。

 

还需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货币放水,同样导致原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价格大涨,进而使得化肥、农药等粮食生产成本涨幅更大,也加大了粮价上涨预期。

 

由于粮食生产成本大幅攀升,种粮的农民并没有从这波国际粮价大涨中得到多少好处,那谁得到好处了呢?跨国粮食贸易商、大宗商品市场投机商,还有上游掌握矿权的农资生产商。

追本溯源,国际粮价大涨主要不是自然灾害,也不是国际贸易中谁多进口少出口的问题,甚至不是疫情导致海运物流受阻的问题,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货币放水惹的祸。稍微有点儿经济学常识的人都能看得明白。这不,美国自己现在也深受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胀之苦,开始通过大幅度加息来收缩流动性。

 

但是,不少粮食进口国、低收入国家已经受到高粮价的实实在在的伤害,还有些国家在农产品出口还是不出口之间左右彷徨,后期如何缓解美联储缩表带来的滞胀风险,还是个未知数。

 

 而反观国内,由于粮食连年丰收,主要粮食品种库存充裕,再加上货币政策稳健,没有大水漫灌,使得这两年粮价得以保持基本平稳、稳中有涨,为国内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关键的基础支撑,同时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实际上,由于中国常年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的大豆及油料,也正在承担着国际粮价大涨带来的成本,需要通过国内大市场逐步化解。此时,个别西方国家出现批评中国在国际市场囤积粮食的论调是“非蠢即坏”,要么缺乏基本常识,要么是心虚之下,为了掩人耳目,转移视线,故意制造矛盾。

透过国内外玉米、小麦价差出现逆转现象,让我们更加看清楚国际粮食市场的变幻莫测,也让我们更加明白办好自己事情的极端重要性。

 

在当前进口粮价高于国内时,我们既要防止通胀输入风险,也要容忍国内粮价适当上涨,以平衡两个市场,弥补上游农资涨价给种粮农民带来的不利影响。

而当未来进口粮价再次低于国内时,我们也要保持战略定力,守好进口关税配额,持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不断夯实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