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玉米VS小麦:反替代与替代之争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2-06-02

目前华北地区新季小麦已经跌至2900元/吨附近,山东、河南部分地区与玉米旗鼓相当,二者已经进入合理替代的价格区间,小麦饲用替代是否会大规模“卷土重来”?笔者认为有点“难”。

继东北产区玉米春播结束之后,进入6月份,华北地区又将迎来传统的新季小麦上市大潮。国内玉米市场在历经一系列题材包括俄乌冲突、美国玉米种植进度、全球气候等诸多炒作之后,近期市场焦点再度从外围回到了国内,新季小麦上市之后,玉米和小麦的饲用消费再度成为市场热议话题。    

新麦陆续上市   替代再受关注

2020年四季度,国内玉米价格一轮疯狂上涨之后,完成了对小麦市场价格的全面超越,小麦的饲用替代规模开始逐步扩大;进入2021年下半年,小麦市场在饲企大规模采购影响下,社会库存开始明显下降,价格也水涨船高,在2021年四季度小麦价格完成了对玉米的全面超车,其饲用替代性价比一路下滑。

今年4月末5月初小麦价格一度突破3400元/吨大关,其价格水平在绝大多数地区已经基本失去饲用价值,玉米基本完成了小麦在饲料加工产业链中的反替代。总的来看,从2020年开始,玉米市场在所谓“缺口论”的推动下价格扶摇直上,使得小麦作为替代品大规模涌入饲料加工环节,从而形成从2020年到2022年玉米与小麦价格此起彼伏、你追我赶的局面。

当前,新季小麦陆续上市,进入6月份之后,小麦主产区也将迎来上市大潮,在新季小麦减产预期不断弱化、部分地区出现增产预期之后,近期麦价大幅回落,部分地区收购价跌至2900元/吨附近,小麦与玉米的替代关系再度成为玉米市场关注的热点。    

新麦高开低走   替代卷土重来?

目前山东、河南部分地区新季小麦价格与玉米旗鼓相当,二者已经进入合理替代的价格区间,那么,小麦饲用替代是否会大规模“卷土重来”?

要知道,每年都会有一定量的小麦进入饲料加工领域,在玉米市场供应宽松、小麦替代玉米并无明显优势的年份,小麦作为饲料原料的用量为1000万吨~1500万吨,其根本原因在于两湖及苏皖等地作为小麦的主产区,同时也是玉米的主要销区,二者之间的价差常年存在。

对于上述地区的饲料加工企业来说,小麦在绝大多数年份相对于“远道而来”的玉米具备价格优势,这也是2019/2020年度小麦价格“非优势”年度,仍有超过1500万吨的小麦进入饲料加工领域的根本原因。    

当前,虽然从比价关系来看,小麦进入饲用领域已经具备了前提条件,但从实际情况及小麦与玉米的价格走势预估看,年内小麦想要再现上年的大规模饲用加工很难实现,主要原因有两点:

首先,二者之间的比价虽然具备了替代条件,但距离大规模替代仍很遥远,目前仅是玉米的价格上限与小麦的价格下限刚刚产生交集。上年度小麦大规模替代玉米的前提条件是,当时的小麦价格远低于玉米,玉米与小麦的价差一度达到150元/吨以上甚至更高,且是由当时“全民囤粮”热情高涨、玉米市场流通不畅等诸多因素影响所致。目前显然不能与上年度同日而语,因此,小麦想要大规模替代玉米进入饲料领域,在现阶段是不现实的。

其次,当前玉米价格已经显现出一定的疲态,东北产区在春播结束后,雨季到来之前留给基层售粮的时间仅剩不到一个月;华北地区迎来传统的新麦上市季,为迎接麦收而进行的腾库操作,使得华北产区玉米供给量呈现阶段性增长态势。另外,今年华北市场基层售粮进度较上年明显放缓,当前基层余粮较上年同期增量比较明显,意味着今年麦收腾库所带来的玉米出货量或将更为集中,规模更加庞大。在未来两到三周时间内,两大玉米产区或将同时迎来新季玉米的最后一轮大规模抛售。届时,高位运行的玉米市场价格势必进一步承压,叠加下游需求未见明显起色,其价格想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上行难度着实不小。从这个角度来看,更为廉价的玉米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是能量原料的主力军,在无明显的缺口预期出现之前,小麦想要大规模进入替代领域恐难实现。 

“全麦”配方难现   玉米仍唱“主角”

综合小麦和玉米的价格走势、供需基本面以及新季小麦的丰产预期来看,未来一段时间二者大概率呈现如下状态:即小麦价格的底部区间将成为玉米价格的“天花板”,在当前玉米供应相对充足、性价比更高的背景下,小麦在饲料中的用量很难呈现明显增长态势,在缺乏饲料加工大规模采购之后,仅仅依靠制粉企业来支撑整个小麦市场,目前来看后继乏力。

伴随着新麦上市规模逐步扩大,小麦价格或将进一步承压下行,届时其“天花板”效应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抑制玉米价格的因素。无论从基本面角度,还是从粮食安全角度考量,新年度二者价格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交集,小麦在饲料加工领域不会消失,但也很难重现上年度的“盛景”,“全麦”的饲料配方现阶段很难再现,玉米仍将是饲料原料中能量原料的“主角”。(原文刊登于2022年6月2日粮油市场报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