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年度美国小麦供应数据上调1700万蒲式耳,原因是期初库存和进口数据增幅,大于产量数据的降幅。基于美国农业部六月三十日发布的库存报告,本月期初库存数据上调了2200万蒲式耳。基于第一次农田实地调查结果,春小麦产量预计为5.26亿蒲式耳,这要比上月的预测低了2400万蒲式耳。冬小麦产量数据上调1600万蒲式耳。进口数据上调500万蒲式耳。根据首次各个小麦品种的供需预测数据,2006/07年度硬红冬小麦、硬红春小麦和杜伦麦供应吃紧。所有小麦的市场平均价格预估区间两端分别上调10美分,为每蒲式耳3.70-4.30美元。
2006/07年度全球小麦产量、用量、贸易和期末库存数据较上月调高。中国和乌克兰的小麦产量数据上调,主要原因是天气良好,提振了小麦单产。澳大利亚农业产区天气干燥,降低了小麦播种面积,因而本月澳大利亚的小麦产量数据上调。小麦用量数据上调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土耳其和乌克兰的用量提高,而库存增幅大多集中在中国。中国、乌克兰和加拿大的小麦出口数据上调,但是澳大利亚和土耳其的出口数据下调。巴西和土耳其的进口数据上调,但是中国的进口数据下调。在本月的预测中,中国的出口超过了进口。
7月份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粗粮部分)
2006/07年度美国玉米产量数据上调,期初库存下降,用量数据上调。产量数据上调的原因在于播种面积增加,而玉米的饲料和其它用量数据上调。期末库存数据基本上保持不变,价格预估维持不变,仍为每蒲式耳2.25-2.65美元。基于第一次农田实地调查结果,大麦和燕麦产量数据下调,这两种谷物的进口数据上调,而用量和库存数据下调。
根据近期的出口装运以及销售情况,本月2005/06年度美国玉米出口数据上调2500万蒲式耳。根据6月30日的库存数据,本月饲料和其它用量数据上调了1亿蒲式耳。期末库存数据数据下调1.14亿蒲式耳。2005/06年度玉米平均价格预估区间的上端下调了5美分,为每蒲式耳1.95-2.00美元,以此更好反映近期农场价格。
2006/07年度粗粮供需数据本月少有变动。大麦产量数据的调整基本上相互抵消,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产量降幅抵消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产量增幅。全球粗粮期末库存数据下调了1.6%。
7月份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大米部分)
2006/07年度美国大米产量预计为2亿英担,比上月低了2%,比上年度减少了10%。6月30日的播种面积报告显示今年水稻收割面积预计为289.5万英亩,这要比上月的预测低了2%,比上年度减少了14%。2006/07年度水稻单产预计为每英亩6908磅,比上月调低了39磅,比上年度减少了272磅。
长粒大米产量预计为1.54亿英担,比上月调低了2%,比上年度减少了13%。中粒和短粒大米产量预计为4600万英担,比上月调低了4%,但是比上年度增长近1%。
2006/07年度国内用量以及其它用量数据略微下调。2006/07年度大米出口预计为1亿英担,比上月调低了300万英担。成品米和糙米出口预计为6400万英担,比上月调低了300万英担。大米期末库存预计为2280万英担,比上月低了7%,比上年度减少34%。2006/07年度大米农场平均价格预估区间的两端分别上调15美分,为每英担9.15-9.65美元,相比之下,调整后的2005/06年度价格为7.60-7.65美元。
本月,美国农业部调低了全球大米供需数据,因为对中国的1997/98年度到2006/07年度期间的库存和国内用量数据。虽然中国大米库存的上调幅度并不大,但是会对全球贸易和价格产生影响。
本月,美国农业部主要根据中国粮油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对中国的供需数据进行了调整。中国粮油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02/03年度以来中国大米的饲料用量出现持续下滑。此外,经济强劲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也可能导致大米人均消费量小幅下降。经过上述调整后,中国2006/07年度大米期末库存预计为3740万吨,相比之下,上月的预测为1880万吨。
2006/07年度全球大米产量和期末库存数据较上月调高,而用量数据下调,贸易数据基本上保持不变。全球大米产量预计达到创纪录的4.183亿吨,比上月高出70万吨。全球大米产量数据上调的主要原因是孟加拉的大米产量数据上调,这一增幅从部分上被美国的产量降幅所抵消。全球大米用量和期末库存数据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大米供需数据经过了调整。
全球大米消费预计为4.181亿吨,比上月低了670万吨,而期末库存预计为7910万吨,比上月高出1900万吨,基本上与调整后的2005/06年度库存数据相一致。
7月份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油籽部分)
2006/07年度美国油籽期末库存预计为1600万吨,比上月调低了280万吨。油籽产量预计为9180万吨,比上月调低了290万吨。大豆、葵花籽、棉籽和花生产量的降幅只从部分上被油菜籽产量的增幅所抵消。大豆产量预计为30.1亿蒲式耳(8190万吨),调低了7000万蒲式耳,原因是6月30日的播种面积报告显示大豆播种面积数据比三月份调低了180万英亩。产量和结入库存数据下调,导致2006/07年度大豆期末库存为5.6亿蒲式耳,比上月调低了9500万蒲式耳。
2006/07年度美国大豆农场平均价格预计为每蒲式耳5.00-6.00美元,两端均比上月调低了10美分,原因是新豆预售价格仍低于前两年的水平。2004/05年度和2005/06年度大豆预售价格大幅上涨,但是由于2006年大豆预售价格下跌,因而2006/07年度大豆平均价格将更能反映现货价格。
豆粕和豆油价格预估维持不变,分别为每短吨155-185美元和每磅22.5-26.5美分。
2006/07年度全球油籽产量数据下调270万吨,为3.867亿吨。海外油籽产量数据上调10万吨,为2.949亿吨。由于收割面积提高,加拿大油菜籽产量数据上调。澳大利亚油菜籽产量数据下调,原因是干旱天气减少了油菜籽播种面积。加拿大的大豆产量数据下调。
2005/06年度全球油籽产量数据下调,主要原因是巴西的大豆产量数据下调了70万吨,为5500万吨,原因是近来巴西政府报道称大豆单产下降。
2005/06年度美国大豆压榨预计为17.2亿蒲式耳,比上月调高了500万蒲式耳,原因是截止六月份,豆粕出口以及销售量高于预期。大豆出口数据上调500万蒲式耳,为9.05亿蒲式耳。其它用量数据同样上调。基于截止五月份的供应数据以及用量数据,再加上6月1日的库存数据,2005/06年度大豆其它用量要高于早先预期。2005/06年度大豆期末库存预计为5.45亿蒲式耳,比上月调低了2500万蒲式耳。
7月份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棉花部分)
2006/07年度美国棉花供需数据的调整相互抵消,导致期末库存数据维持不变。虽然6月30日的播种面积报告显示棉花播种面积提高,但是由于干旱将提高弃收率,因而本月美国棉花产量数据小幅下调到了2050万包。由于近来消费下降,本月国内纺织厂的棉花用量数据下调到了550万包。出口数据下调到了1660万包,原因是供应下降。
2006/07年度全球棉花产量和用量数据的调整基本上相互抵消。全球棉花产量数据下调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产量下降,而印度、美国、韩国和泰国的用量数据下调。全球棉花贸易数据基本上保持不变,全球棉花库存数据上调不足一个百分点。
2005/06年度美国国内纺织厂的棉花用量和出口数据进行了轻微调整,这导致期末库存数据下调10万包,为650万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