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中国牛羊肉产业“遇见”供给侧结构改革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6-07-13

  优化畜群结构、拉长产业链条、与电商合作、完备物流渠道和配送条件……

  正在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包头国际牛羊肉产业大会吸引许多畜牧人的目光。此间举行的“2016国际牛羊产业发展极致峰会”上,诸多行业“领头羊”聚首畅谈中国牛羊肉产业。核心是供给侧结构改革。

  中新社记者发现,牛羊肉产业的供给侧改革“用力很猛”。但与“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所相悖的,是它似乎并不打算去产能。

  “牛羊肉消费持续增长,且需求增长快于生产,预计2024年牛肉供需缺口在50万吨左右,羊肉缺口约30万吨。”中国肉类协会副秘书长高观表示,虽然市场空间大,但肉价不稳定,尤其2016年以来更是持续走低。主要原因除牛羊肉产量、进口量等大幅增长外,质量问题也影响消费信心。

  牛羊肉的品质一直是消费者最揪心的,同时也是生产者所最关注的。记者曾在素有“天苍野芒见牛羊”的内蒙古大草原上采访牧民合作社时发现,与几十年前相比,现在的草原畜牧业不仅对畜种的品质与结构、饲养方式、营销渠道等更为重视,还更强调“天然、健康、绿色、营养”等概念。

  “我们依托于内蒙古大草原上难得的羔羊肉资源,不断向上游产业链靠拢。我们与四川火锅的最大区别就是我们的羊肉好。”小尾羊是内蒙古本土企业,他不仅肉类生产,还将“蒙派火锅”开到了国外。其公司总裁周旭东得意道。

  “优质优价应成未来趋势。”哈斯海日汗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在他看来,好食材要有优质价格,这样才能保证牧民收入和积极性。目前当地也在通过原产地地理标志的管理和建立全产业可追溯体系来规范行业质量。

  当下,由创新驱动引发整个牛羊肉产业的技术升级过程同样引人瞩目。屠宰切割用的刀具、冷柜、运输车、甚至连包裹食品的塑料膜,都有企业致力于精益求精。“我们的液氨速冻技术在中国都是顶尖的。几分钟内能把肉品迅速冻结至零下196度。这对冷冻产品的质地、口味、外观都有改善,还能延长保存期限。”北京某速冻公司的销售顾问滕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市场细分意识不足”是以往牛羊肉产业的“短板”,而目前这一方面的改善也成果喜人。在中国·包头国际牛羊肉产业大会的展馆,冷柜中的牛羊肉种类让记者“花了眼”。以羊肉为例,既有按产地、品种、部位细分的“基本版”,也有按煎炒闷炸卤炖等不同用途细分出的“功能版”,还有根据不同消费能力、不同烹饪水平推出的“定制版”。

  作为牛羊肉上游,餐饮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则来得更早。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分析说,自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等精神出台,中国餐饮业早早迎来了三年的调整期,目前结构已经趋于合理。据测算,“十三五”期间产业增幅将保持在15%左右。这为原料供应企业、农牧业产业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中国牛羊肉也借助于以火锅等为主体的餐饮企业走向了国际。”

  像“蒙派火锅”起家的小尾羊也同样细分市场,有针对年轻人聚会的“欢乐牧场”,有专供高端精品羊肉的火锅店,还有提供蒙餐和蒙古舞歌舞表演的“蒙古大营”,也有定位城市小资的主题餐厅。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不仅是产品质量,还有从业者的思维。记者在采访时也看到很多“新思路”,有在澳洲开牧场、把肉卖回中国的“牧牛人”,也有把精力放在平台标准建设而非养羊的企业家……

  “牧者富,食者康,善行中国梦。”闫树春从事肉羊行业5年,目前公司产值约18亿人民币。他说,这是他现在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