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猪及猪肉 » 正文

东乡猪缘何长盛不衰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11-18  
     如何抵御农产品价格风险,始终是困扰我省(江西)农业生产的一大难题。

    生猪是江西农业传统优势项目,东乡生猪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0多年来,东乡人从成本、良种、品牌等方面入手,内修品质、外拓市场,东乡生猪终于在沿海扎牢了根基、创出了名气。这就是东乡猪业不管行情好坏始终长盛不衰的奥秘,值得各地借鉴。

    25载斗转星移,市场风生水起、潮涨潮落,猪业始终是东乡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初冬时节,记者穿行在这个年出栏生猪百万头的“全国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县”,养猪户们无不兴奋坦言:去年至今,猪市再起高潮,肉价一路飚升,我们又一次抓住了市场的机遇,着实狠赚了一把。

    望着一张张丰收的笑脸,记者深思:20多年了,不管市场如何变化,东乡猪为何能独占鳌头、长盛不衰?

    强本固基 一任接着一任干

    早在198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浩荡神州大地,有着五百多年养猪历史的东乡,首次把生猪定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那时,生猪市场刚刚“解冻”,东乡的决策者就敏锐地抓住了市场,组织贩猪车队一路闯“关”冲“隘”,抢先占领沿海市场的制高点,从而为东乡猪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

    壮大生猪产业,离不开良种、贩运、饲料、防疫、加工体系的构建。此后的20年,东乡历届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信心越干越坚定,先后投入两亿元建起了6个省一级良种猪场、12个二级扩繁场,3000多头加系、美系、丹系等国外优良品种落户东乡,揭开了东乡生猪产业的新篇章。

    “药不到樟树不齐,饲料不过东乡不灵”。县生猪协会会长彭明高说:“目前,每月仅供应20多个大猪场的玉米就要调进50个车皮。附近县(市)的农民都来东乡买饲料,东乡已成为赣东北最大的饲料集散地。”

    为织就一张牢不可破的防疫网,东乡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生猪的防疫率一直稳定在100%,乡镇畜牧畜医站人员工资纳入县财政统一发放,且在乡、村、村小组增设疫情信息员,与养猪户签定统一防疫、不使用违禁药物及添加剂承诺书。

    灵活应变 依山傍水建猪园

    同东乡生猪产业一起走过20多个春秋的县畜牧水产局畜牧医师谢光中认为:东乡人养猪成本低。自从创造了“母猪当家、自繁自养”模式,东乡人巧妙化解了市场风险。猪市低迷时,保养母猪,降低产仔率,主卖仔猪,放慢商品猪的催肥速度。由于减少了投入,避免了亏损,平稳渡过市场低谷。2000年,东乡仔猪、肥猪、种猪价跌至20年来最低,每公斤分别只有4元、5元、10元,养猪户通过调整饲料配方,保本微利,顺利渡过“寒冬”。

    今年猪市行情特别好,仔猪、肥猪、种猪价每公斤分别高达10元、17元、35元,养猪户面对热得烫手的价格,使出浑身解数,提高母猪的产仔率,缩短乳猪的断奶时间,加快生猪出栏数量,产量和效益均创历史最好成绩。彭明高说:规模养殖户主攻仔猪和种猪,多数母猪年产仔高达22头,每头仔猪和种猪的利润都在160元以上。目前,东乡已形成了享誉全国的仔猪市场,今年至少有30多万头仔猪销往五湖四海。

    “自繁自养”不仅降低成本,减轻了防疫防病压力,而且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过硬的“猪倌”,挺起了生猪产业的脊梁。

    近年来,东乡依托境内908座小二型以上水库构成的天然隔离屏障,大力发展生态畜牧园区,进一步提高了发展猪业的效率。11月15日,记者来到岗上积新乐村天宇猪场,但见鹅鸭嬉水、鱼翔浅底、果树飘香、芳草青青……好一幅“猪、沼、果”立体种养画卷。场主乐长庚说:“我建了5个沼气池,每年养2000多头猪,用沼液养鱼120亩,用沼渣种果肥草,用草养鸭2000羽,每个环节都节约了成本,效益自然更高。”

    今年以来,全县45个千头以上生态猪场拔地而起。孝岗、小璜镇迅速崛起了5个高标准的万头猪场。昔日寂静的山谷变成了猪的乐园,东乡的生猪产业依山傍水开出新天地。

    科学繁育 公猪住上空调房

    生猪品质过硬,是东乡人的又一张“王牌”。

    东乡人对良种繁育不惜血本,投资两亿元建成6个省一级良种猪场、12个二级扩繁场,全县已落户3000多头加系、美系、丹系等国外优良品种。为保护好肉鲜味美、耐粗抗病的东乡花猪基因,县里再投资600多万元建立保种基地。花猪基因与国外瘦肉率高、生长快的良种基因杂交,融多种优势于一身,成为东乡猪占领市场的拳头产品。

    配种是提高生猪品质的关键。今年下半年,6个大型种猪场通过进口精液稀释液和输精器具,建起了“人工授精点”。通过人工授精,1头公猪可以让300头母猪怀孕,母猪受孕率达98%以上,既确保交配安全,又加快了生猪更新换代的步伐。

    到东乡猪场参观,你会惊讶地发现,猪舍比住房高级。猪场不再脏、乱、臭,变成了“花园小区”,公猪住上空调房,产前母猪搬进了恒温室,乳猪在保暖箱中保育。猪舍安装“电子探头”,生猪的每个变化在显示屏上一览无余。公、母猪的“户籍式”管理进入了电脑时代,轻点鼠标便可查清它的家史,追踪三代血缘,有效避免了近亲繁殖。

    随着国人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东乡人在猪饲料上大做文章,一批有机猪孕育而生。踏入孝岗镇南边村,200亩狼尾草好似茂密的甘蔗林在风中摇曳。正在兴建两个万头猪场的“华龙集团”董事长邓志华告诉记者,此草是从甘蔗中提取基因培育而成的,以它饲养的生猪达到了有机食品标准。

    开拓市场 沿海地区办猪场

    为了拓宽生猪市场空间,近两年东乡人掀起了在沿海地区办猪场的热潮。精明的养猪户创新“本地产仔,沿海育肥”的新模式,既享受到了两边的优惠政策,又节省了运输、防疫、饲料成本,增强了开拓市场的本钱。去年全县共出栏60万头商品猪,一半是在沿海地区养大出栏的。目前,东乡人在沿海地区开办的猪场星罗棋布,仅在广东博罗县就开办了301家猪厂。东乡猪终于在在沿海地区创出了名气、扎牢了根基。

    市场竞争最终归结为品牌的竞争。东乡人养猪成本低、品质好、规模大、市场宽,当然有底气打响自己的品牌。今年4月,东乡生猪协会、生猪合作社挂牌成立,103户养猪大户成为首批会员,他们合力推出“野生稻”生猪品牌,已进入申报阶段。

    目前,东乡人实施产业化经营模式,延长产业链。投资6亿元、年深加工30万头生猪的项目正在分步实施,第一个肉松厂已经建成……

    东乡猪业,蓄势准备下一次飞跃。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