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中国未从美国进口大豆。这是中国对美国大豆月进口量自2018年11月以来首次降至零。在关税背景下,今年美国豆农的大豆丰收季没有了“中国订单”。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9月份我国大豆进口规模达1286.9万吨,较上月上涨4.8%,同比涨幅达13.2%。前9个月累计进口总量为8618万吨,同比增长5.3%。这一单月进口量位居历史第二,仅次于某些峰值月份,也连续多个月打破同期历史峰值,包括今年5至8月。
关税背景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正加大对南美国家大豆的采购,据路透社等报道,今年1-9月,中国共从巴西共进口6370万吨大豆,同比增长2.4%,从阿根廷进口290万吨大豆,同比增长31.8%。中国对南美国家大豆进口量创下新高。9月从巴西进口大豆(不论是否破碎)约49亿美元。彭博社报道指,因失去中国买家,美国农民的不满情绪正在加剧,许多人急切期待美国政府援助。
分析人士表示,9月中国进口美国大豆数归零,主要是因为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加上先前收获的美国大豆已大致完成进口。而由于中国至今都没有采购美国今年秋季以来收获的大豆,美国豆农恐将面临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损失。
目前,国内端近月大豆采购基本完成,远月大豆采购逐步推进,且即便不采购美豆远月缺口也有限;短期进口大豆到港充足,国内大豆及豆粕库存充足,豆粕现货仍表现偏弱。
天气预报显示,未来两周巴西雨势良好,有利于大豆作物播种工作的进行。国内方面,供应充足,需求较弱,库存处于历史同期高位。由于阿根廷短期地取消出口税,中国趁低价已购买了接近300万吨11-12月船期大豆,导致国内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进口大豆供应缺口消失,即使中国不从美国进口大豆,预计对明年一季度国内进口大豆供应的影响也有限,这将压制豆粕价格。预计豆菜粕短期或宽幅震荡。
虽然存在贸易壁垒,但全球大豆供应过剩事实通过各种渠道在中国供应中体现。若25/26年南美继续兑现丰产预期,仍会通过出口抑制在美豆和国内豆粕价格中体现,弱现实叠加南美供应预期,国内豆粕已经不存在风险溢价。短期看,10月豆粕库存仍维持百万吨高位水平,四季度杂粕也将陆续上市,现货价格难有大涨空间。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考消息、金投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