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佑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美国重磅报告对豆类期货的关键影响点分析

  
来源: 文华财经    时间: 2025-09-12

两粕近期走势略显平淡,豆粕8月下旬触及逾一年高位后持续回落,进入9月后走势平稳;菜粕同样在8月触及逾一年高位,此后回落至2400点附近,近日稳步回升。

美国农业部9月供需报告对国内外豆类期货的关键影响点有哪些?是否会对美豆产生方向性指引?当前豆菜粕期货市场多空交织,投资者如何把握交易节奏?豆粕供需宽松局面会否贯穿四季度?如果到港收紧,两粕是否存在做多机会?

●  美国农业部9月供需报告对国内外豆类期货的关键影响点有哪些?是否会对美豆产生方向性指引?

中银期货农产品研究员 周新宇:美国农业部9月供需报告对豆类期货的关键影响在于是否调整美豆单产和库存预期。单产方面,8月USDA给予美国大豆单产53.6蒲式耳/英亩高预期,但鉴于美豆生长实际状况,部分产区干旱、优良率下滑,9月供需报告中单产下调可能性较大,市场预计该报告单产将从上月预测的53.6微调至53.3蒲/英亩,大豆产量依旧维持高水平,若单产下调超预期,则可能对于美豆产生短期偏多影响,若单产下调不及预期,则美豆短线承压。不过此次报告仅仅是阶段性的评估,后续随着美豆收割进程的推进,USDA也将对于产量进行动态调整。

中信建投期货油脂油料研究员 刘昊:海外市场的关注焦点仍在新作单产及其对期末库存的影响。8月中西部阶段性低温、降水偏少,作物经历一定干旱胁迫,市场普遍预期单产将面临下调。考虑到本次报告的调查截点为8月31日,彼时干旱冲击可能尚未充分显化,本次单产下调幅度或相对有限。若单产被显著下修,平衡表将进一步趋紧,CBOT大豆中枢有望向上抬升。除单产外,在中美贸易前景与美国生物柴油相关政策尚未出现明确新信号之前,压榨与出口项目的调整空间预计较小,难以主导方向性变化。

华鑫期货 侯梦倩:USDA9月供需报告将于9月12日公布,本次报告美豆单产基于人工实地调研数据不同于8月份的预测模型,市场普遍预期可能小幅下调美豆新作单产至53.3蒲式耳/英亩,不过总产量预计达到42.71亿蒲式耳,仍为历史较高水平。若单产下调,将使2025/26年度美豆供应量的减少,对美豆价格形成支撑。

但由于中国对美豆采购的缺位,美豆出口需求不佳或抑制其反弹空间。国内豆粕当前主要受高库存和到港充裕压制,若报告利多可能通过成本端间接影响远月合约。总得来看,报告若利多或短暂提振美豆价格,除非单产大幅下调或中国需求复苏,否则美豆难改震荡格局。 

●  当前豆菜粕期货市场多空交织,投资者如何把握交易节奏?

中银期货农产品研究员 周新宇:目前蛋白粕市场窄幅震荡,从基本面看,豆粕库存仍处于历史同期偏高水平,短期供应端压力未完全释放。同时,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美国大豆进口受限,对国内豆粕价格形成一定成本支撑。基本面角度豆粕可逢低试多,关注中美贸易进展及美豆产区天气变化;菜粕则建议谨慎操作,关注中加贸易政策及水产养殖需求回暖机会。豆菜粕价差可考虑做扩策略,但需注意控制仓位,避免过度暴露于单一方向。

中信建投期货油脂油料研究员 刘昊:豆粕盘面定价路径取决于进口结构的演变,或是美豆进口重启之后锚向CBOT大豆定价,或是美豆进口缺位背景下继续依赖南美旧作进口,进而锚向国内供需缺口定价。在中美贸易走向未明前,市场将在“是否、何时、以何规模引入美豆”之间反复权衡,策略上以区间思路为宜。

菜粕方面的利多逻辑仍在供给,而利空压力集中在需求。由于加拿大官员访华行程结束且未达成实质协议,四季度菜粕供应转紧预期不变,估值具备支撑。然而,也需要注意四季度为菜粕需求淡季,价格接受能力有限,不宜高位追多。

华鑫期货 侯梦倩:当前国内豆粕市场呈现明显的“弱现实、强预期”格局,国内大豆到港量维持高位,大豆压榨量连续3个月维持千吨以上的高位,9月份大豆到港量依旧维持高位,豆粕持续累库,现货基差持续负值。但四季度大豆买船船偏慢,12月至次年1月存在供应缺口预期,同时巴西大豆贴水回升,抬升进口成本,加上中加贸易关系的不确定性影响菜籽供应情况。

短期来看豆菜粕市场趋势性行情难度较大,建议以观望为主或区间波段操作;中长期来看,若四季度大豆、菜籽采购偏紧预期增强,或豆菜粕库存迎来拐点,可考虑逢低布局多单。关注后期中美、中加贸易政策的变化。

●  豆粕供需宽松局面会否贯穿四季度?如果到港收紧,两粕是否存在做多机会?

中银期货农产品研究员 周新宇: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在于美豆单产的调整,另一方面则在于中美贸易谈判进展,国内11月至次年1月船期缺口大。若中美年内达成协议,美豆升贴水占优,国内油厂或增购美豆,美豆有较大上涨空间,国内豆粕被动跟涨。

若中美完全未开启谈判,巴西未销售大豆可勉强满足中国 3 个月需求,但库存下滑会使巴西升贴水加速上涨,国内 M2601合约或跟涨,且行情空间相对较大。整体看,目前蛋白粕市场向偏多方向发展可能性偏大,建议投资者关注谈判进展,短期偏多交易为主。

中信建投期货油脂油料研究员 刘昊:结合已成交买船与到港排期,四季度国内大豆供应整体难言紧缺。在美豆进口缺位的假设下,潜在偏紧窗口更可能出现在明年一季度。若供需缺口逻辑兑现,豆粕03合约的向上弹性相对更大。不过,在中美贸易前景未落地前,有效识别缺口信号仍具难度。

菜粕方面,由于对进口加菜粕的100%反歧视关税依然存在,到港收紧概率较高。但考虑到11-12月之后澳菜籽有可能到港,供应有恢复可能。不建议单边直接做多,倾向于用11-1月间价差正套表达。

华鑫期货 侯梦倩:豆粕市场四季度供需格局预计将由宽松逐步转向平衡。10月份之前,市场仍将面临高库存和到港量充足的压力。由于目前尚未开启新季美豆采购,进入11月后大豆到港量预计显著收紧,加之国内油厂可能开启季节性去库,以及巴西大豆升贴水走强带来的成本支撑,豆粕市场供需状况有望由宽松向平衡过渡。若后期中美谈判超预期缓和,中国恢复采购美豆,可能短期内压制豆粕盘面。

但需注意的是,即便恢复采购,美豆盘面价格和升贴水也可能同步上涨,推动进口成本上移,届时豆粕市场仍存在做多机会。菜粕市场目前主要受中加贸易政策主导。加拿大菜籽进口持续受阻,而澳大利亚等替代来源的供应增量短期内难以有效弥补缺口,导致市场供应呈现结构性趋紧,为价格提供支撑。因此,在中加贸易关系出现明确缓和信号前,对菜粕价格可维持偏多思路,但需警惕若中加谈判出现超预期缓和,可能引发菜粕价格的阶段性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