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小麦现货市场“压力山大”,政策面支撑稳定,最低收购价库点陆续增加,小麦市场底部坚实。但托市收购进度偏慢,供大于需格局持续,下游面粉加工企业压价收购,饲用替代采购步伐放缓,小麦市场压力明显。此外,受行情回调影响,储备小麦采购成交率回升,市场观望情绪有所松动。预计在规模性需求未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小麦市场仍将呈购销拉锯局面,行情难有实质性上涨。
麸皮市场稳中偏强
当前面粉消费处于季节性淡季,叠加学校陆续放假,面粉企业开机率进一步下滑,成本压力凸显。面粉厂家严控成本,提价采购积极性不高。因此,近期主产区面粉加工企业不同程度下调小麦报价,或调整收购标准,调整范围有所扩大。
7月上旬,受终端需求疲弱影响,面粉走货平平,价格整体呈稳中偏弱态势。截至7月8日,各地面粉加工企业特一粉出厂价:河南周口2580~2700元/吨,稳中有降60元/吨;山东菏泽2640~2680元/吨,下降20元/吨;安徽宿州2620~2680元/吨,稳中有降40元/吨;河北石家庄2680~2840元/吨,江苏徐州2680~2720元/吨,保持平稳。
麸皮市场继续保持稳中偏强行情。截至7月8日,主产区混合麸皮出厂价:山东德州1880~1900元/吨,较6月下旬上涨80~100元/吨;河北邯郸1880~1930元/吨,上涨90~100元/吨;河南商丘1920~1960元/吨,上涨100元/吨;江苏徐州1900~1920元/吨,上涨100元/吨;安徽宿州1920~1960元/吨,整体上涨100元/吨。由于面粉生产处于淡季,面粉企业开机继续回落,对副产品挺价情绪较强。同时,夏季水产养殖饲料备货需求增加,支撑麸皮价格偏强运行。
饲用替代优势仍在
随着进口玉米拍卖启动,7月份玉米现货市场迎来明显回调走势。从前三次拍卖情况来看,投放区域扩大,成交热度降温明显,第三拍溢价大幅下降。替代品增加缓解了玉米市场供应偏紧的情况,同时对市场情绪影响显著。
据了解,国内进口玉米拍卖启动后,贸易商挺价心态转弱,陆续开始出售库存。深加工企业到货增加,企业收购价陆续下调。本周,华北地区玉米挂牌价2430~2520元/吨,稳中偏弱;南北港口玉米报价整体下调,锦州港水分15%、容重720g/L玉米报价2330~2350元/吨,广东蛇口港水分15%玉米散粮成交价2440~2460元/吨。随着盘面价格下调、市场心态松动,玉米市场行情整体小幅跟跌。
对于饲料企业而言,进口玉米开拍,小麦主产区饲料企业可选择性增加,近期也逐步放慢对小麦的采购。但目前来看,华北地区玉米价格依旧高于小麦收购价,小麦饲用替代优势仍存,替代或将继续,只是需求量和采购节奏或将放缓。
市场主体心态纠结
进入7月份,国内小麦市场仍处于集中上市期,但当前形势复杂、多空交织,市场主体心态较为纠结。首先,在河南、安徽、河北三省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支撑下,小麦主流收购价以平稳为主,在保护农民种粮收益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其次,国内玉米价格相对高位运行,给小麦饲用提供了替代空间。
与此同时,小麦市场供大于需格局持续,暂难出现趋势性行情。首先,面粉加工企业需求不畅,玉米行情震荡,利空情绪释放,导致麦价承压回调;其次,玉米行情的震荡程度仍需关注政策投放的力度和区域数量,或将对小麦市场形成间接影响,在行情胶着的当前,渠道商建库谨慎,很难拉动需求;第三,小麦市场供应压力不减,新麦上市至今,陈小麦依旧保持投放。若无规模性需求增加,小麦行情大幅上涨实属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