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力资源 » 正文

人才、创新、资本,企业增长该靠谁?这里有最接地气的现身说法

  作者: 来源: 日期:2017-04-14  

  “可能今天所有的产业和企业家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增长的瓶颈。”在万物生长的时节听到这句话或许有些不合时宜,但它的确又是许多企业家的困惑所在。4月8日,在2017(第九届)中国商界木兰年会的闭幕论坛上,五位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企业家试图给出他们的思考和答案。

  增长的瓶颈曾让依文集团董事长、木兰汇联席理事长夏华觉得“每一步都非常艰难”。对她来说,以前如果具备了足够的人才、努力和市场空间,企业就能增长,但后来她发现这些招都不管用了。线下商场关门,线上新零售竞争,这些开始让夏华意识到,真正的瓶颈还在于商业模式和思维。

  《时间简史》启发了她。夏华把原来的三维空间拉到四维空间去思考,即转变为从企业思考到行业思考,从交易价值到服务价值,从思考和拉动商业格局来思考变革本身。这样的转变之后,无论是依文的集合制造还是手工坊,夏华都找到了新的支撑点。

  对于三胞集团总裁杨怀珍来说,增长的困境更多是来自角色的转换。从IT连锁到养老、生物医疗行业,从南京走向全国再到国际,三胞集团每一次转变都面临过困境。

  如何能让南京珠江路上的一家小公司华丽转身为全球员工总数超10万人的大公司?杨怀珍给了两点答案:文化输出和产业协同。在三胞集团收购了英国一家168年历史的皇室百货以后,杨怀珍采取激励的方式让这家百货实现了新的业绩增长,但做到这样还远远不够,百货依然面临转型的困境。杨怀珍选择借力,用别人成熟的经验武装自己,直到2016年南京开出第一家中国旗舰店的同时,三胞也解决了企业面临的困境。

  “我们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静的思考似乎更加形而上。企业经历十年的发展之后,却始终徘徊在固有的规模上,交学费,摔跟头,这些刘文静都尝试过。最终,在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之后,她决定通过立足自身,产业升维以及嫁接外域,进行基因改造,把“全球手套大王”聚焦成了中国健康防护的平台型企业。在刘文静看来,只有从消费者出发,靠创新驱动的公司才能真正提供产品和服务价值。

  东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在健康行业也遇到了自身的困惑。中药行业整体面临着文化认同,研发、人才创新,好药如何制造以及消费者和厂家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为此,东盛在2015年从一家单纯卖产品的公司转向为提供中医健康解决方案的公司,与此同时,郭家学还在转型做移动互联网化的企业,自己构建平台,把全国各地的药店、连锁店、医生、专家集中在平台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对于这些企业家而言,增长可以靠品牌,靠创新,靠人才,但也离不开资本的作用,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兼CEO 陈宏对此深有感触。在他看来,资本的泡沫有时候也可以带来好处,比如VC+PE会导致某些行业在很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创新。陈宏拿人工智能举例,“以前很多VC和PE不会看这个行业,只喜欢看一些优越型的行业,但是今天会把钱砸在这里。”而资本能带来的作用就是让人工智能未来对社会和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同样,陈宏认为如果一个CEO驾驭不了资本,没有VC、PE融资能力,就算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再好,也可能倒掉。因此,作为投资人,如今进行投资时,资本的力量也成为他重要的衡量标准。

  但投资行业也面临自己的增长困境,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人才。陈宏表示:“企业最大的资产就是人,人没了,什么都没了。”为了突破瓶颈,今年陈宏甚至第一次亲自去校招,他相信多年以后,这些人在公司逐渐成长时,会对公司文化有认同感,并且企业还能踏踏实实把他们培养成未来一代一代的接班人。

  对于人才的作用,《增长的革命》作者、中国人才科学研究院秘书长岳文厚早前就表示过,“中国9亿多名劳动力、1亿多名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专业技术的人才,是未来最大的资源和优势。”

  此外,企业若想增长,企业家自己首先就要引领变革。

  在夏华和郭家学看来,企业家只有学习创新,开阔视野和格局,才能驱动变革,让企业发展。刘文静觉得“开放心态,拥抱变化”才是变革的根本,而陈宏更赞同未来的经济是消费型经济。

  “将来谁服务最好,最细腻?”

  在这个唯一一场男女嘉宾数量平衡的论坛上,陈宏似乎也没想改答案,“未来还是女性企业家”。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