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简介||乙醇梭菌蛋白

  
来源: 全国畜牧总站    时间: 2025-10-30

农业农村部于2021年批准乙醇梭菌蛋白为新饲料原料(新饲证字﹝2021﹞01号)用于鱼类,推荐添加量为3%。2023年农业农村部批准扩大其适用范围至仔猪和肉禽,推荐添加量为1%~4%。该产品是我国首个获得新饲料原料证书的产品,主要生产工艺是以乙醇梭菌Clostridium autoethanogenum, CICC 11088s为发酵菌种,钢铁工业转炉气中的CO为主要原料,采用液体发酵,生产乙醇后的剩余物经分离、喷雾干燥等制得。


该产品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平衡,消化吸收率高。其粗蛋白质含量≥80%,较特级红鱼粉高出14个百分点;真蛋白含量占粗蛋白质90%以上,赖氨酸等限制性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鱼粉和豆粕。通过监测该产品批准使用后的应用数据,发现鱼类、仔猪、肉禽对乙醇梭菌蛋白有较高的消化率。在鱼类日粮中以3%乙醇梭菌蛋白替代等蛋白水平的鱼粉,可以降低饵料系数,提高蛋白质效率;在仔猪日粮中以3%乙醇梭菌蛋白替代等蛋白水平的豆粕可以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和粗蛋白质消化率,提高脂质代谢能力和抗氧化水平;在肉鸡日粮中以1.6%乙醇梭菌蛋白替代等蛋白水平的豆粕可提高肉鸡血清免疫水平,改善肠道形态,对生长有部分促进作用。乙醇梭菌蛋白在畜牧业的应用,提高了养殖效率,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饲料粮消费在我国粮食总消费中占比较大,饲料成本约占养殖成本70%,推动节粮降耗是促进养殖业降本增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畜禽水产品供应安全的重要举措。为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和粮食节约行动的有关要求,农业农村部于2024年制定发布了《农业农村部关于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的意见》,支持微生物蛋白饲料生物制造。乙醇梭菌蛋白增加了我国蛋白饲料原料来源,通过微生物将含碳工业尾气、氨水等无机物合成饲用菌体蛋白,是“无中生有”“变废为宝”的生动体现,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具有广阔前景。

新产品获证单位北京首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制定了乙醇梭菌蛋白行业标准,产品已应用于鱼类、仔猪和肉禽配合饲料中,形成较好的推广效果,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该产品于2021年入选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产品类;2023年获颁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证书;2025年入选国家首批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