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动科院青蓝社师生赴大北农开展产学研融合交流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    时间: 2025-10-27

时值中国农业大学喜迎120周年华诞,为深化产学研融合,助力青年教师与产业前沿对接融汇,10月14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青蓝社师生一行十多人走进大北农集团凤凰国际创新园,开展深度参观与交流活动,共同谋划校企合作的新篇章。

师生们首先参观了被誉为“农业科技未来之城”大北农集团全球总部——北京凤凰国际创新园。这座投资近80亿、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全球单体最大农业企业研发园,以其宏大的规模与前沿的定位,为学员们开启了现代农业科技的震撼之旅。

在农业农村部生物工程育种重点实验室,师生们近距离观摩了先进的生物育种设备和技术。大北农生物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玉米产品“保抗®”、“倍抗®”等已获得安全证书并广受市场认可。在成果展示区,兼具耐除草剂与高油品质的“明星”大豆——脉育565,以及以超强抗倒伏和高产稳产著称、试验亩产近800公斤的罗单系列玉米,让青年教师们直观感受到科技为传统农业注入的澎湃动能。

随后,师生们探访了于2025年1月新获批由大北农集团牵头的“绿色生物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该国家级平台正聚焦“双碳”与“粮食安全”国家战略开展攻关,实验室围绕“碳氮元素高效生物转化”等核心科学问题,致力于突破耦合联产瓶颈,推动蛋白质资源开发与绿色化学品制造技术落地。其从研发到转化的全链条能力,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实验室的研发方向与国家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高度契合,为校企合作搭建了坚实的技术平台。

座谈会上,大北农集团科技副总邱凯老师对青蓝社师生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动科学院长期以来对大北农集团发展的支持与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座谈开始之前与会人员一同观看了大北农集团宣传片,通过影像资料全面展示了集团在农业科技研发、产业链布局、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与战略规划,让青年教师深入了解了大北农“报国兴农、争创第一、共同发展”的企业理念。

会议由绿色生物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高级研发经理李培丽博士主持。她首先回顾了动科学院和大北农集团自1993年以来同频共振的合作历程——从捐资助学、共建杨胜楼,到联合科研攻关,逐步构建起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展望未来,希望双方以青年教师及青年技术骨干为桥梁,建立新时期全方位、多角度的校企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未来在营养饲料、遗传育种、智能养殖、合成生物学等方向强化技术合作和人才共育,共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在自由交流环节,校企双方青年人才思维碰撞,火花频现。动科学院校企合作大北农工作部部长、卫旭彪副教授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推动资源共享与技术合作,探索青年力量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动科学院青蓝社专项执行部部长、韩博副教授介绍了青蓝社的发展历程与使命,并期望将青蓝社打造为连接校企青年骨干的桥梁纽带。动科院青年教师们纷纷分享了自己的前沿研究:从韩丹丹副教授的猪肠黏膜免疫研究,到赵金标副教授提出构建新型纤维素数据库的设想;从武玉珺副教授看好的“益生元+后生元”前景,到封雨晴副教授分享的生物信息学与AI应用;从金晓露副教授关注的植物提取物免疫调控,到曹素梅高级实验师探讨的新型饲料添加剂节能减排潜力,充分展现了学院青年教师雄厚的科研实力。

大北农集团的技术骨干们也积极回应。高级研发经理白秀梅博士介绍了酶解发酵对豆粕高值化利用的意义;研发经理胡聪博士表达了在减抗替抗等领域开发亮点预混料的期望;研发经理陈颖博士、张越博士、刘婷博士及张乐博士则分别就微生态制剂开发、菌体蛋白内毒素残留、绿色健康养殖挑战及产学研链条打通等议题分享了见解与需求。

座谈会在热烈交流中步入尾声。双方一致认为此次互动为深化青年人才合作注入了新动能,未来将携手探索产学研用融合的新方案,共同为畜牧产业面临的挑战贡献更多解决方案。

活动最后,全体人员在行政楼前合影,为这次充满启发的交流画上圆满句号。大家带着新的思路与合作意向踏上归程,期待将今日交流心得转化为切实的行动,迈出协同发展的新步伐。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