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压港”压制 豆类弱势依旧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09-19  
      随着9月份USDA供需报告的出台,美豆回吐前期涨幅,连豆也急转直下。在天气良好炒作热点缺失、外围经济环境动荡不安的局面下,我们认为大豆市场将继续弱势振荡。

    商品市场难言乐观

    全球五大央行上周四计划通过三次美元流动性招标向欧洲银行体系注入资金,以避免发生新的流动性危机。欧债危机暂缓,欧美股市有所回暖,也给中国市场提供了短期的良好外部环境。但外部担忧的缓解只是暂时的,全球经济增长仍然乏力,仅仅通过增加流动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由于QE2的前车之鉴,9月20—21日美联储议息会议不论是否推出QE3,市场情绪都将会比较纠结。

    与此同时,因外部流动性增加,国内市场期待的回归宽松或将放缓,这也使得陷入窘境的实体经济难有明显改善,商品市场难言乐观。

    市场缺乏炒作热点

    USDA9月份供需报告并未像市场预期那样继续下调单产,反而上调单产至41.8蒲式耳/英亩,导致产量上调为30.85亿蒲式耳,高于市场预测的30.25亿蒲式耳和8月份报告的30.56亿蒲式耳;年度美豆结转库存预计为1.65亿蒲式耳,高于市场预测的1.52亿蒲式耳和8月份报告的1.55亿蒲式耳。

    USDA供需报告数据也从侧面说明,前期炒作干旱天气对作物单产的影响过于夸大,市场回吐前期涨幅,美豆跌破1400美分/蒲式耳,回落至前期盘整区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气炒作渐无实际题材,目前市场虽然担忧早霜出现,但从历史情况来看,早霜发生的概率非常之小,且对产量不构成明显影响。我们预计,USDA很可能在10月份继续向上修正单产,届时失去炒作热点的美豆再度冲击1400美分/蒲式耳的动能将显不足。

    “压港”现象压制市场

    从我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来看,8月份我国进口大豆451万吨,同比减少5.45%,环比减少15.7%;今年1—8月份累计进口大豆3358万吨,同比下降5.5%。虽然进口数量较去年有所减少,但国内港口大豆库存却一直保持在650万吨左右的高位,“压港”现象明显。

    大豆港口库存

    高企的港口大豆库存,一方面反映了国内需求的消化量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进口数量的充裕。我们注意到,今年信用证融资进口大豆交易明显活跃。据不完全统计,信用证融资大豆约占今年进口大豆总量的10—15%。目前大豆港口库存保持在650万吨左右,意味着其中有10—15%并非是由实际需求导致的备库。

    另外,目前进口大豆成本已经进入高价区间,在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高价抑制需求效应将越来越明显。从近年处于高位的美国、巴西期末库存来看,出口销售进度仍在逐步减缓。需求萎缩伴随着新豆的集中上市,背上“两座大山”的豆类市场,其压力不言而喻。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