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市场
小麦:红小麦混等品全国收购价平均为66.72元(每50公斤,下同),下降0.27%,销售价平均为69.73元,上升0.06%。其中,江苏省收购价64.13元,持平,湖北省收购价62.32元,上升0.61%。
白小麦混等品全国收购价平均为70.96元,上升0.30%,销售价平均为72.79元,上升0.15%。几个主产区(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平均价格为69.69元,上升0.10%。其中,河南省获嘉县收购价为74.0元,河北省收购价73.16元,持平。山西省收购价为74.38元,上升0.85%。山东省收购价为69.75元,上升0.36%。
混合麦混等品收购价全国平均为70.32元,上升0.73%,销售价为71.78元,上升0.83%。几个主产区(山东、安徽、河南)平均价格为68.33元,上升1.0%。其中,山东省收购价为69.50元,上身.58%;安徽省阜阳市收购价为66.75元,上升0.37%。河南省邓州市收购价67元,上升1.52%。甘肃省收购价为75.2元,上升0.25%。
稻谷:早籼稻混等品收购价全国平均为70.54元,下降0.25%,销售价为73.22元,下降0.18%。几个主产区(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平均价格为70.13元,下降0.41%。其中,湖北省收购价为68.75元,下降0.36%,湖南省收购价为68元,上升0.24%。安徽省收购价为69.25元,上升1.09%。
晚籼稻混等品收购价全国平均为73.04元,下降0.29%,销售价为75.54元,上升0.35%。几个主产区(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平均价格为74.45元,持平。其中,湖南省收购价为73.0元,下降0.68%。江西省收购价为72.69元,福建省收购价为73.75元,持平。四川省收购价为72.55元,下降0.23%。
粳稻混等品收购价全国平均为92.74元,上升0.12%;销售价为97.63元,上升0.23%。其中,浙江省收购价为89.33元,上升0.19%。
玉米:混等品收购价全国平均为56.47元,持平;销售价为58.35元,下降0.27%。几个主产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平均价格为56.98元,略有下降。其中,山东收购价为61.09元,下降0.75%;山西省收购价为56.38元,下降0.21%;黑龙江肇东市为49.93元,下降0.02%;河北省收购价为60.5元,上升1.10%;河南收购价为58元,持平。
大豆:混等品收购价全国平均为120.4元,上升0.51%;销售价为125.81元,上升0.48%。其中黑龙江呼兰县收购价为119元,上升3.4%。吉林省收购价为121元,持平。
二、国际市场
10月中旬,国际大米价格继续上升。泰国市场大米(含碎25%)价格为265.2美元/吨,上升0.09%;越南市场大米(含碎25%)现货价格为243.2美元/吨,上升0.10%。
芝加哥小麦期货价格为338.2美分/蒲式耳(合124.3美元/吨),环比下降1.70%;加拿大市场硬麦现货价格为172.7美元/吨,下降0.05%。俄罗斯农业部近日表示,未来4年内俄罗斯计划将小麦出口量从2004/05年度的770万吨提升至1300万吨。同时,为提升出口,10月6日欧盟为30万吨小麦提供8.00欧元/吨的小麦出口补贴,此前出口补贴为7.50欧元/吨。
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为203美分/蒲式耳(合80.0美元/吨),下降0.77%;阿根廷市场玉米现货价格为96.6美元/吨,上升1.53%。据海关总署公布最新数据显示,中国9月玉米出口55万吨,1-9月出口玉米717万吨,前9个月玉米出口同比增加281%。
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为581.3美分/蒲式耳(合213.8美元/吨),环比上升2.86%;巴西市场大豆现货价格为236.8美元/吨,上升2.06%。海关总署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05年9月份中国进口了187万吨
大豆,同比增长29.3%。今年1-9月,中国共进口了1953万吨大豆,同比增长39.9%。2004/05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为2580万吨,高于美国农业部当前预测的2500万吨,也远远高于上年度进口量1693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