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上旬,国内进口大豆压榨总量为73.52 万吨 ,较中旬增加7.88万吨。2004年1--10 月上旬国内进口大豆压榨总量1407.07 万吨,较2003年同期的1646.85 万 吨吨减少239.78万吨。本旬国内进口大豆压榨的主要特点:一国内豆粕和豆油销售价格下跌,部分油厂加大生产量,尽快的消耗进口大豆库存,减少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二是恢复开工生产的中小型油厂增多,尤其是山东、江苏和浙江一带的油厂。
2004年10月上旬,国内进口大豆库存总量192.64万吨,较9 月下旬的218.82万吨减少26.18万吨。与2003年同期的213.71万吨对比减少21.07 万吨。截止2004年10月上旬, 各港口库存约77.27 万吨,沿海、沿江港口油厂库存约84.45 万吨,内地油厂库存约30.92万吨。目前库存最多的省份为江苏省(约53.61 万吨)、其次为山东省(约42.97万吨)、再次为广东省(约39.08 万吨),三省总量135.66万吨占全国进口大豆库存的70% 左右,较9 月下旬下降0.66个百分点。从原料分布情况看,江苏各港口的进口大豆库存较多,但分销数量较少,主要是厂家自用为主,分销大豆主要集中在山东各港口。从目前国内进口大豆库存情况分析,虽然库存总量依然较高,但是分布不均衡,货源逐渐集中。
目前,国内各港口积存的进口大豆大多为厂家进口自用,可供分销的大豆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各港口,辽宁、江苏、福建等地区少数油脂加工企业也在少量销售进口大豆,但是没有公开进行,协议成交价格很难确定。10月上旬江苏和山东港口销售保持稳定,江苏港口集中销售报价3130--3150元/吨,山东港口集中销售报价3100--3140元/吨。各港口进口大豆出货速度较快,目前港口地区进口大豆交易多是履行厂家前期订购合同,同时新合同成交量也有所增加。根据近期进口情况分析,进口大豆分销商销售压力有所增加,主要压力来自于:近期CBOT大豆期价走低,理论上计算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下降,至旬末进口大豆完税价格在2600--2700元/吨。二是国内新大豆开始大量上市,且收购报价呈下跌趋势。
根据美国、南美装船情况跟踪和各港口及厂商提供的情况,初步预计10月份中国进口大豆到港量约为28--30船、160--180万吨。10月中旬预计有10--11船约60万吨进口大豆到港,10月中旬进口大豆压榨量保持在65万 左右,至10月中旬末国内进口大豆库存预计190万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