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大豆产量可能低于预期,引发季节性反弹
从大豆期货的K线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出,国内外大豆市场的反弹始于8月中旬,也就是美国农业部发布8月份的产量报告之后。这份报告中美国农业部出人意料的调低了美国大豆单产以及产量预期,而不是市场普遍预期的上调产量。
而在最近三周的美国农业部周度作物生长进展报告中,美国大豆评级优良的比例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下调,从8月初的73%调低了本周的64%,这不禁的让人想起去年8月上旬的情况,当时也是由于美国大豆遭受炎热干燥天气的影响,优良评级率直线降低,大豆单产也不断降低,最初预测为每英亩39.7蒲式耳,而最终单产只有33.4蒲式耳,大豆产量也降低到了7年来的低点,这也是引发去年大豆市场在秋季爆发性上涨的主要因素。去年的记忆还历历在目,市场因此对于近些周美国大豆作物生长状况恶化深感忧虑,和这种忧虑相对应的是,任何不利大豆生长的消息,如霜冻或者作物生长延迟,都会引发芝加哥大豆市场大涨十几甚至二十几美分。
由于美国是世界头号大豆生产国以及出口国,而我国是头号大豆进口国,因此美国大豆市场的季节性反弹,也带动了国内大豆期货市场同步走高。
(二)供需面因素支撑大豆价格反弹
如果从8月份农业部报告出台前的低点算起,迄今美国芝加哥11月交货的大豆价格已经反弹超过60美分。除了天气面的因素,上涨的部分原因还在于目前正值大豆供应青黄不接,新豆还未上市,陈豆的供应却是二十多年来最为紧张的一年。
如果把目前的上涨和今年3、4月份的行情做一个对比,也可以发现,当时大豆价格处在历史最高位置,市场需求受到价格高企的遏制,特别是中国在遭受禽流感打击下,国内养禽业受到重创,压榨利润出现严重亏损,大豆进口需求一蹶不振。但是目前美国大豆价格以及我国大豆价格都已经比4月初的高点回落了三成左右,价格不但具备了技术性反弹的要求,即便是经过最近几周的上涨,价格相对前几个月依然较低,因此并没有遏制市场的需求。从最近两周的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数据看,中国买家已经开始订购新豆,两周来累计订购了三船美国新豆。这也侧面反映出我国大豆压榨利润开始好转,一些实力雄厚的油厂也纷纷利用目前大豆价格相对较低的机会开始订购船货,反过来对美国大豆价格构成支持。
(三)近期做空应当十分谨慎,年底之前大豆价格仍有下跌可能
从大豆作物的历史性表现看,从现在到大豆收获,作物优良评级应当会继续下降。特别是目前美国私人机构预测中西部的部分地区可能在9月上旬出现早霜,从而给那些生长本来就滞后的大豆带来损害。在我国东北地区,气温也在降低,昼夜温差加大,对早霜的担忧可能会成为今后几周支持大豆价格走坚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目前做空大豆或者豆粕需要十分谨慎,特别是豆粕价格处于今年以来的相对低点,这样的价格对于养殖户来说应当具有采购的价值。
但是如果看的更远一些,必须注意到今年美国和中国的大豆产量都比去年大幅提高,而这很可能意味着大豆的反弹将会终止于大豆集中收获上市之际。从历史上看,如果美国大豆产量比上年出现大幅提高,11月交货的新豆合约往往会在9月底到10月份开始下跌。需求面也存在一些和去年不同的因素,比如去年美国大豆减产,我国大量采购大豆,而今年两国大豆均有望丰产,因此我国进口要比去年更为谨慎。特别是随着收获的一步步深入,大豆收获的压力将会凸现,特别是如果未来一个月大豆单产如果没有受到霜冻的严重影响,大豆反弹将会戛然而止,11月大豆期价也将会重新下探8月份的低点,而国内大豆和豆粕价格也将会快速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