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玉米月度策略:卖压存疑,宜登高望远

来源: CFC农产品研究   作者:    时间: 2021-11-16

  概要:

  10月以来的降雨使得北方地区新粮上市节奏被打乱,而11月上旬的降雪进一步延缓了新粮的到货。到货延缓使得此前惜售的心态加剧,后期新粮上市的节奏将成为11月交易的关键。

  随着强降雪的结束,部分地区面临温度回升,地趴粮在这种条件下不易保存,而对于雪厚气温低的地区粮食也需要尽快从雪中挖出,以避免冻害导致的质量下降。两种条件均会使得销售节奏加快,短期对于价格的抑制作用也将体现在现货市场和盘面。

  但如果将这种卖压至于中长期,压力或被供需两端的演化所化解。一方面,随着价格逐级上移,产地各主体的惜售心里重燃,不光是今年上半年落价趋势的“回光返照”,更是部分贸易商东山再起的绝佳时机。在小麦价格高企的情况下,下游客户接价采购将消解一部分销售压力。综合条件下将使近月合约上行的过程面临更激烈的震荡。

  另一方面本年度与去年不同的是市场库存的建立,相较去年,今年建立产地库存较去年减少意味着新粮将会随着逐步上市而流出,而70天的春节前销售窗口使得节后产地库存将达不到今年的水平。而随着临储库存的减少,小麦价格的上行,玉米的需求弹性将逐步减弱,将为后期的价格带来坚实的支撑。增大了远月的交易机会,也使得1-5反套成为获利的可能。

  不过趋势之下仍有隐忧。随着今年粮食调控的精确化和频繁化,面对主粮上涨的局面,市场或将面临更频繁的调控。此外疫情在各地卷土重来,对于产区的物流将带来一定延阻,而疫情断续多发,将影响卖压形成,使得主动惜售变为被动惜售,将压力后移。

  正文:

  极端天气使得今年丰产的新粮上市过程显得并不顺利。

  十月的强降水使得部分地区遭遇了减产,部分地区遭遇绝收,华北和黄淮地区的新粮上市并不顺利,对于部分下游企业采购节奏亦被打乱。而能源价格的上涨使得玉米产业链上的烘干、物流以及加工环节均面临着成本的增加,而这样的成本在下游需求的事实之下,只能向下传导,这也是我们在十月策略中认为需要关心的主要矛盾。

  进入十一月,本已延缓的上市节奏再一次被寒潮推迟。在当前需求预期增加和惜售心态逐步增强的前提下,春节前的卖压就成为了交易的关键。也是本月策略的基础。

  一、现实:供给受限,有偶然也有必然

  1. 偶然:东北和华北降雨使得部分地区绝收或减产,强降雪进一步延缓东北上市节奏

  在市场已经充分了解丰产的前提下,极端天气让丰产的粮食也变得阶段性短缺,让我们来关注以下事实:

  十月中旬:东北、内蒙古:周内,东北地区中北部、内蒙古东部多晴少雨、温高光足,秋收开展顺利;辽宁大部、吉林东部周内有 3 4 天降水天气,降水量偏多 8 成至 4 倍,部分地区土壤湿度仍较大,不利秋收,辽宁旱地作物秋收启动较常年偏晚 10 天左右。

  十一月上旬:11 月 7 日,华北东部及东北地区等地将有强降雪出现,内蒙古东南部、河北东部、天津、山东西北部、辽宁中西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河北东部、山东西北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中西部、吉林西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雪或特大暴雪;部分地区积雪深度 51.5 厘米,局地可达 20-40厘米以上。

  上述极端天气的产生使得收获偏慢,各地区上市节奏不一,对于部分终端需求企业粮源缺乏也迫使其向外采购,增加了阶段性需求。而11月的降雪使得完成收获的区域无法完成销售,留在家里或地里等待雪后的物流恢复,种植者经历了一番被动建库。短缺的粮源使得价格继续上行。

  2. 必然:阶段性供应短缺,港口深加工库存低位推动价格上行

  在降雪和降雨之前,我们看到无论是南北港口,抑或是深加工企业均处于库存低位的情况。北方港口库存位于130万吨,虽然横盘许久,但是下海量的增加也反映了下游需求的紧迫,另一方面,广东内贸库存的低迷也使得提货价格也水涨船高。

  除了南北港口,深加工由于此前的环保督察和限产限制,开机低位运行,采购也随用随采,延续到了11月,样本企业库存仍处于274万吨,创季节性新低。低位库存使得需求增加后亦面临紧张的情况,加价采购也属必然。

  二、短期:卖压没有完全被交易,仍有待观测

  从售粮心态上,虽然经历过去年的跌价,但是信心没有完全消耗殆尽,仍然看价为主,变相的反映出惜售心态的重燃。而降雪使得出货延迟,也使得部分农户变为被动惜售。持续被推涨的价格使得人们对后期涨价又信心十足。

  三、中短期:即时短期卖压存在,在3个月的春节前售粮季这种卖压会持续多久?

  短期来看,近来强降雪之后,部分地区温度回升,湿润的土壤,和厚厚的雪被,使得部分地趴粮处在一个缓慢氧化的环境中,玉米棒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出现霉变增加,质量变差的情况;而另一些地区气温继续走低,为防止粮食冻伤,也需要即时将粮挖出,避免质量更差。无论天气如何,短期粮食需要被售出为市场带来短期的压力。

  另一方面,较往年来看,70天的售粮窗口相对较短,如果按照以往的销售节奏,大部分农民销售节奏或将加快。

  而由于上一市场年度的低迷运行,本年度贸易商囤货的积极性下降,粮多以外流为主。如果年前过快销售,年后的供应可能会出现不足的情况,或支持远月价格。

  四、中短期:小麦库存偏低,是否重走去年玉米上涨之路?

  根据农业部本年度公布的平衡表,本年度玉米年对年增产1000万吨,而玉米回流饲料端使得需求增加了700万吨,整体需求增加800万吨。近期小麦价格的逐步上行。以往冬季,小麦市场的供应主要以国储拍卖为主,暂缓拍卖造成了市场的抢购心态。小麦价格一路上涨也使得饲料需求逐步退出而重新采购玉米。这也使得玉米价格随着水涨船高。后期拍卖的情况也将决定了小麦的回落幅度,这也会将影响玉米价格走势。

  除了国内市场,海外市场也面临小麦偏紧的趋势,根据本周USDA公布的11月供需报告,21/22年度全球小麦期末库存继续下调至2.758亿吨,较10月预估减少138万吨,略低于市场预估均值2.765亿吨。本年度主要出口国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减产,使得出口量有所减少,欧盟主产区法国以及黑海的俄罗斯也面临减产的危机,以至于俄方调整了出口的税率避免国内主粮不足。另一方面,全球主要的进口国也开始纷纷增加进口量,招标和流标的情况增加,也反映了小麦的进出口变得更加微妙,这也意味着后期小麦将从饲料市场进一步流出的情况。而随着小麦的流出,玉米自身就面临“打铁还靠自身硬”的局面。

  五、中长期:海外市场或缓慢推升底部

  11月美国玉米平衡表公布,其中美国玉米平衡表单产较上月稍微调增0.1蒲/英亩,至177蒲/英亩,符合市场预期。这个数量也与此前8月市场机构对于美国主产州的田野调查结果相一致。从这几个月的调整来看,USDA也逐渐将本年度丰产的事实释放,盘面也已经消化了这种丰产预期。

  不过平衡表却相对于上月偏紧,这种紧张主要是由于本国消费的拉动。由于近来油价逐渐上升,我们看到燃料乙醇的加工量逐步上行,于此同时也能看到本年度一直处于低位的乙醇库存出现累库情况。这也使得对玉米的需求从10月的52亿蒲,增加至52.5亿蒲。

  虽然通胀增加,但是就业情况得到改善,食品能源刚需消费并未减弱,反映消费端将逐步接受涨价带来的变化。后期美元走强或将带动国内消费利润的增长,内销和出口之间将加剧竞争。

  本次整体出口需求并未进一步调整,这也给了各进口国一个思考和选择:在当前小麦价格上行的情况下,玉米价格也被同步提振,而随着后期小麦平衡表进一步收紧(详见CFC农产品研究文章:谷物多米诺:从小麦开始),玉米的进口价格是否已经来到了一个底部,而内需的增加将进一步减少趋于紧张的期末库存。

  六、需要关注的风险点

  1.国家对玉米、小麦释放降低需求紧张的预期的信息并着手调控将短期补足缺口,缓解供给紧张的情况。 

  2.疫情和天气持续使得本年度到春节前无法有效形成卖压,从主动惜售变为被动惜售,将卖压从年后移到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