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主因致襄樊市中晚籼稻急速上涨。
首先,国家提振粮价。最近,国家一再发出信号,明年将再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同时,对于加工企业而言,竞购稻谷一般要比最低收购价每斤多出0.05元左右。以中晚籼稻为例,最低收购价0.97元,加上5分钱就是1.02元。现在企业挂价1.00元收购,还是比较实惠。
其次,中晚籼稻质量推高粮价。
据襄樊市粮食局调查,今年襄樊市中晚籼稻平均出糙率在77.8%,整精米率平均为51.5%,均在二级以上。由于质量好,包括大米加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积极入市收购。
再次,周边地区拉动粮价。与襄樊紧邻的荆门、荆州一向以生产优质稻著称。今年由于阴雨灾害,这些地区的加工企业纷纷到襄樊市购买。
中晚籼稻的市场价格会不会像脱缰的野马?笔者认为,受国家宏观调控、粮食库存充裕、消费市场承受能力、加工企业成本等四个因素的制约,中晚籼稻后期上涨幅度有限。
按照目前市场价计算,优良稻收购价在1.13元/斤,加工企业基本保本,如果超过此价格,加工企业将出现亏损。因此,在大米市场价格不能上涨的情况下,稻谷的收购价格不可能再提高。
正确的收购策略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针对今年的粮食市场,搞活购销应坚持三个原则。
以销定购。由于粮食库存较为充裕,加上国家密切关注粮食市场,宏观调控能力强,粮食市场始终在国家掌控之中,如果收购价过高,影响到国计民生时,国家将会毫不迟疑地平抑粮价。在此情况下,企业高价收购的粮食必将失去市场。因此,企业在收购粮食时,既要看到当前的市场价,更要看到宏观走势。要坚持以销定购的基本原则,不要想当然,盲目抢购。
以质定购。在国家粮食较为充裕的格局下,市场对粮食质量的要求相对较高。好质量的粮食受青睐,质量不好的粮食难以销售。在收购工作中,要坚持国家质量标准,不能过度放宽水分、杂质,不能将长短粒、优质、劣质粮食混合收购,更不能收购发霉变质的粮食,否则将得不偿失。
以效定购。粮食企业在收购粮食之前,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合理确定收购价格。在扣除收购费用、利息、保管费用等必须开支的费用后,加上合理利润,方能确定收购价格。
(作者为湖北省襄樊市粮食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