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要闻回顾:
中国9月份出口玉米6798吨,同比下降98.7%
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最新数据显示,中国9月出口玉米6,798吨,同比下降98.7%。主要出口到朝鲜(5,976吨)。2006年1至9月份我国出口玉米2,269,541吨,同比减少了68.2%。
大成领跑未领降 深加工新玉米难求
上周开始,领跑国内玉米深加工的长春大成新玉米收购价格几日内连续三次下调,降幅达60元/吨。距离新玉米集中上市仅10天左右时间,大成的连续降价在外省人士看来似乎有了新粮开闸的前兆。然而,在吉林省内,玉米深加工企业并没有对大成的降价做出回应,一致的保持坚挺,甚至有企业上调了收购价格。
吉林省农安县常规粮商开秤收购
3日,吉林省农安县合隆镇有粮食贸易企业开秤收购新玉米,据了解,该企业收购新玉米的用途是烘干后外运出省,这是今年长春地区已知较早的非深加工领域的新玉米收购,30%水分以内的新玉米暂定价格为0.89-0.99元/斤”。
沈阳玉米工业园启动 未来5年要建全国最大
10月31日,沈阳玉米工业园正式启动。在未来5年,沈阳将依托东北地处世界玉米产业带的资源优势,建设全国最大的玉米工业园。工业园总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一期启动10平方公里,园区将利用5至10年时间,实现总投资400亿元,年玉米加工能力800万吨至1000万吨,产值达到1000亿元。
今秋黑龙江玉米收购市场呈现新特点
当前,黑龙江各地区新玉米收割工作均接近尾声,新玉米上市区域较前一周明显增多,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也开始入市收购,但其开秤价格较往年高近200元/吨,而省内周边粮点、粮商也纷纷有所动作,收购价格略有抬头。黑龙江省在粮食市场继续放开的第三年、收购主体多元化竞争更加激烈以及农民较为惜售等因素的作用下,2006年秋季玉米收购市场似乎与去年又有所不同,放开后的黑龙江玉米收购市场将更为理性和成熟。
全球玉米供需趋紧 再创两年半新高
截至10月29日的一周,全球玉米市场强劲上涨,美国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创下了2004年4月份以来的新高,这也使得今年以来的累计涨幅达到了68%,主要原因在于玉米出口需求强劲,而全球饲粮供应吃紧。周线图上,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近期玉米合约比一周前每吨收高7.8美元,大连玉米期货收高1.8美元。
市场分析预测:
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持续下跌
本周,国内玉米价格基本平稳,大部分饲料企业开始采购新玉米,但数量有限,辽宁部分地区新玉米开始烘干,华北黄淮新玉米上市量继续放大,但价格回落的空间有限。销区玉米价格基本回落至去年同期水平以上,再进一步回落的空间不大。从目前市场供需形势来看,带动价格攀升的迹象有所显现,一是由于目前多数农民对当前市场价格不认可,惜售心理较强,市场供应相对滞后,为玉米价格的走高奠定了良好市场基础,二是多数深加工企业的库存量经过前期的消耗已所剩不多,原料需求趋旺。三是个别具有收购能力的粮食收储部门的收购工作已经开始,与深加工企业的原粮采购形成博弈,助长玉米价格的攀升。不过,阻碍后期玉米市场价格大幅上扬的市场因素也仍然较多。一是由于今年秋粮喜获丰收,而且东北玉米即将收获,后期总体市场潜在供应能力较强,二是由于目前新产玉米水分普遍较高,农民单户储存难度较大,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瓦解农民的惜售心理,后期上市量有望得到放大;三是由于今年国家小麦托市收购,占用了大量仓容,使大量玉米只能依靠深加工来进行消化,而目前深加工企业的“随用随购和随行就市”的原粮采购政策,必将会减少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的机率。因此,预计短期内国内玉米市场价格行情仍将会有所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