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东北地区玉米基本收割完毕,但由于水分较高,饲料企业及贸易商的收购活动小,主要是一些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随着新玉米上市量的不断增加,当地收储企业出售陈粮采购新玉米的积极性增加,但玉米深加工企业需求强劲,预计后期玉米行情整体以平稳为主,价格相对偏高的陈玉米价格将会有小幅下滑。其中:
黑龙江各地区新玉米收割工作均接近尾声,新玉米上市区域较前一周明显增多,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也开始入市收购,其开秤价格较往年高近200元/吨,收购主体多元化竞争更加激烈,省内周边粮点、粮商也纷纷开始收购,收购价格略有抬头,但开秤价格高企、成交量较小;新玉米水分偏高、农民却十分惜售。
辽宁地区新玉米上市加速。目前收购主体主要来自深加工企业,饲料企业及贸易商均未开始大量收购玉米。
吉林当地农户仍在收获玉米。目前当地新玉米上市仍集中销售至深加工企业,饲料企业仍未大量使用。 当地贸易商基本没开始收购。
内蒙地区由于新粮还未全面上市且农民持惜售观望心态,交易量较少。
二、从关内地区来看。从目前市场供需形势来看,带动价格攀升的迹象已经显现,具体表现在:一是由于目前多数对价格心理预期价位较高,惜售心理较强,二是目前多数深加工企业的库存量经过前期的消耗已所剩不多,原料需求趋旺;三是目前个别粮食收储部门及贸易商的收购工作已经开始,与深加工企业的原粮采购互相争夺市场,从而有利于拉动玉米价格,
但另外一方面,阻碍后期玉米价格上涨的因素仍然较多。一是由于今年秋粮丰收,东北地区玉米即将大量上市,后期市场供应压力增加,二是由于目前新产玉米水分普遍较高,农民单户储存难度较大,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瓦解农民的惜售心理,后期上市量有望得到放大;三是由于今年国家小麦托市收购,占用了大量仓容,玉米的收购仓容紧张,使大量玉米只能依靠深加工来进行消化,而目前深加工企业的“随用随购和随行就市”的原粮采购政策,从而减少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的机率。
三,东北玉米水分较大,华北玉米质量较好。东北地区深加工收购新玉米的品质来看,今年东北新玉米的水分相对比较高,玉米的容重也出现个别地区不是很理想的现象,至少不如去年同期的水平。华北地区玉米正好相反,玉米容重及水分都比较理想,这也是导致新玉米上市量相对往年加速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华北玉米上市量增多正好弥补了东北玉米上市延后的空缺。
四、南方销区涨跌互现。目前湖北、湖南地区因河北产区车皮供应不足,河北产新玉米多改由汽车运输,贸易商合同履行速度较慢,到货量不多。当前新玉米已经替代陈玉米成为市场供应主渠道,而地产新玉米量少难收,饲料厂家多停止收购。
广东蛇口港情况:据港口贸易商反映,这两天有船集中到港,但近期当地养殖业情况并不理想。另外大量的玉米集中到站,部分饲料企业仍以随买随用的采购策略为主。另外部分饲料企业已有部分玉米库存补充。
另外南方一些地区发生的猪瘟及禽流感造成的影响,致使养殖户存栏率偏低,使饲料厂需求量锐减。另外还有江西、江苏、山东等地发生的猪瘟等疫情,影响了当地的需求情况。
五、玉米出口量大幅下降68%。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玉米229.5万吨,价值3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68%、67.7%。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分析玉米出口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玉米深加工需求旺盛,国内玉米价格坚挺,出口动力减弱。2006年我国玉米深加工实际生产能力将达到 2350万吨,比2005年增加近400万吨。加之禽流感过后,逐步复苏的养殖业对玉米饲料的需求加大,使国内玉米库存偏紧,国内需求代替了出口需求,消化了绝大部分的玉米产量。价格方面,国内玉米价格相对美国玉米价格的走强削弱了玉米出口动力。
不过仍然存在利好消息,近期,玉米出口合同的签订活动较为活跃,东北谷物公司已于近日签订了玉米出口120万吨的协议。另外,中粮公司管理层也表示,中粮在2006/2007年度计划出口更多的玉米。
总体来看,东北地区受供应压力增加的影响,后市陈玉米价格面临下滑,而新玉米由于农民惜售及水分偏高不易储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价格走势因区域不同可能略有下滑或上涨,但总体行情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