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玉米供大于求的局面还未改变
根据美国农业部最新发布的5月份玉米供需预测报告显示,2004/2005年度世界玉米产量达到创纪录的7.08亿吨,而世界玉米总需求量预测为6.8亿吨,世界期末库存达1.28亿吨。从这三个重要的数据可以看出,全球玉米市场呈明显的供大于求格局。USDA预测2004/2005年度中国玉米产量为1.28亿吨,预测总需求量比上月数据下降1.13%至1.315亿吨,这样导致期末库存量比上月提高4.42%为3545万吨。而按照中国国内一些机构的预测,2004/2005年度中国玉米期末库存应在4000万吨以上,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格局仍未改变。
二、 新年度玉米播种面积呈增加态势
根据中国农业部的调查,2005年中国玉米意向播种面积有望增加,预计吉林省今年玉米播种面积为289.3万公顷,高于2004年的287万公顷;黑龙江今年玉米播种面积较去年增加5.4%达2983.8万亩;辽宁省今年玉米播种面积预计为163万公顷,较去年增加4.6万公顷。但近一段时间东北地区持续降雨会对播种进度产生一些不利影响。截至5月8日,吉林省玉米播种完成96%,低于去年同期的99%;黑龙江省完成70%以上;辽宁省玉米播种完成99.5%。因此玉米播种进展整体落后去年同期水平,要完成全部播种工作可能要到5月中下旬。
三、 后期玉米市场供应压力加大
由于前一段时间农民忙于春播致使新玉米销售进度放慢,据说北方地区仍有45%的玉米存储在农户手中。然而随着春播工作的完成,农民在后期可能加快玉米的销售步伐,原因有两个:1.5月下旬后,黄淮海主产区将进行冬小麦的收割,需要为小麦腾出存放仓库,这样一来,农民必须赶快将手中还存放着的玉米销售出去,市场上玉米的供应量也随之加大;2.随着气温升高和雨季到来,一些储藏条件不好的玉米存在变坏的危险,为了避免损失,农民不得不加快销售步伐,农民手中存粮的集中销售会对玉米价格产生冲击。
四、 短期内玉米消费需求还难以转旺
一般来说,每年的5月份是饲料消费需求逐渐增加的时期,但今年国内养殖业需求仍然低迷,主要是原料成本提高,幼苗成本及投药成本都相对提高,导致养殖风险加大。另外用粮企业也持观望态度,采购意愿不强,库存能用一天就坚持一天不采购。因此只要饲料需求疲软,那么短期内玉米价格的弱势还将持续。
五、中国玉米出口受阻
从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来看,今年3月份中国玉米出口111万吨,1季度累计出口玉米172万吨,同比增加66.2%。而我们从大连玉米9月合约月K线图看,价格是依次走高的,而且幅度也是越来越大,可以看出第一季度,尤其是后两个月,出口增加对玉米价格的拉动作用明显。但进入4月份后,随着国际市场海运费的回落以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其他主要玉米出口国的竞争力加强,使得中国玉米出口受阻,因此4月份大连玉米期价小幅回落,5月份加速下跌。可以说出口减弱使得玉米价格失去了一个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在目前国内饲料需求疲软、出口形势受阻的情况下,国内玉米价格上涨乏力,短期内市场弱势还将持续。当然投资者还需密切关注后期饲料消费需求是否回暖、出口是否好转以及玉米生长期间是否出现天气问题,这些因素的变化都将对现有的市场趋势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