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国内玉米市场前景的理性透析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近期,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的上涨可谓突飞猛进,产区市场价格节节攀高,销区市场价格高位挺进。后期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的可能性虽然存在,但由于供求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因此即使再有些上涨也是有限的,有望平稳在目前水平。

  1、粮食的国家储备和各省市的储备粮是充足的。以吉林省为例,吉林省粮食储备分为专项储备,定购粮储备和市场粮储备三部分。专项储备和定购粮储备作为后备储备,市场储备作为周转储备。吉林省近几年后备储备粮稳定在1275万吨,市场粮储备1995年以前为550万吨,到2001年上升到2300万吨,按每年减产粮食500万吨,可以不动用后备粮库,用市场周转粮补充市场就可以维持市场4-5年。其他各省也大致如此,所以从全国粮食安全来看是不成问题的。国家完全可以通过调节库存粮控制粮价上涨幅度,不可能出现失控局面。

  2、世界是统一大市场,国际市场供求和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到各国的市场。目前美国玉米价上扬,运到我国沿海的到岸价是140-150美元/吨(1203-1245元/吨),比前几年高出40-50美元/吨,因此这个价格将是我国玉米上扬的最高限价,超过这个限价,国际玉米将对国内玉米起到抑制作用。

  3、国家对解决“三农”政策的落实,如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测算每吨玉米可降低成本29元,对玉米等粮食全额免征铁路建设费,相当于降低玉米价格40-80元/吨,将实现由流通领域的间接补贴为向农民直接补贴,可降低玉米成本90元/吨,对玉米出口实行零增值税可降低出口成本100元/吨,对玉米加工业的增值税进项抵扣率由10%提高到13%,减轻加工业的税负,相对可以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农民得益等等使农民种植玉米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农民收入也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不仅进一步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的情况不会再延续下去,并且会适当回升玉米的种植面积。如吉林省2002年玉米播种面积就比2001年增加65万公顷。玉米在供求关系上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玉米就会有一个合理的价格,不会持续不停上涨。2001年吉林省种植玉米的平均生产成本为762元/吨,(按每公顷产玉米6.3吨计)这也可以说是玉米价格的底线,只要高于这个价格农民是不会不种玉米的。

  4、从长远看我国玉米是紧张的,目前人均只有100公斤(美国人均占有900公斤),随着经济的发展玉米作为饲料和工业原料的功能正在增加,消费日益增多。早在1999年在长春举办的“21世纪中国玉米流通与市场展望研讨会”上专家们预测在2005年之前我国玉米会保持适度出口,在2005年之后,我国将由玉米出口国转为进口国,最近美国谷物理事会(USGC)官员表示,在对华谷物贸易方面,他们持乐观态度。该理事会官员预计中国从2004年起将有可能继续从美国进口玉米。因此国际玉米价将对我国玉米价的升降起到重要作用。

  5、国内由于调整农产品结构而减少的玉米耕地,难以在短期内调整回来,甚至由于调整合理,符合农民利益而不再调整回来,主要决定于价值规律。而国外玉米减产并不是减少了玉米耕地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灾害引起的。自然灾害属于偶发性短期性,一旦灾害解除,恢复正常生产,产量可以在短期内,甚至一年后就得到恢复。

  综上所述,考虑到国内外玉米的发展趋势,中国玉米不可能回跌到2000年主产区900元/吨以下的水平。如按1999年至2002年美国玉米FOB的平均价93美元/吨计加海运费到广州口岸约115美元/吨,加1%关税,1%代理费到港费972元人民币/吨,如征收13%增值税价格为1200元/吨,因此预测今后我国玉米正常年份的合理价在主产区应为1050元/吨左右。价格过低将挫伤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价格过高将会受到国际玉米进口的较大冲击。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