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世界玉米市场宽幅振荡,第四季度加速上行
2003/04年度美国玉米产量庞大,弥补其他国家产量不足
中美两国角逐亚洲玉米市场,中国出口政策成焦点
2004年我国玉米供需矛盾将会加剧,春播面积成为焦点
美元贬值,运费高企,对国际玉米价格构成支持
2003年世界玉米市场宽幅振荡,第四季度加速上行
2003年的大部分时间内,世界玉米市场呈现宽幅振荡格局,进入四季度后,世界其他地区的产量低于预期,而需求前景看好,带动玉米价格强劲上涨。
从供应来说,除了美国产量丰收,库存提高外,中国、阿根廷以及欧盟的玉米产量低于先前预期,除美国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玉米库存降低,世界进口国对美国玉米的依赖性增长。
从需求来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养殖业和饲料加工业对饲粮原料的需求增长,带动玉米需求稳中趋强。此外,今年夏季欧洲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旱情,饲粮以及青贮饲料供应不足,玉米进口需求增长。亚洲方面,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对玉米的需求也出现增长。
中国方面,由于国内玉米种植面积降低,产量和库存连年消减,加上今年豆粕价格一路攀高,进一步推动作为替代性产品的玉米需求,中国国内玉米供需矛盾在今年第四季度达到高峰。国内运输能力的不足,加上出口商赶在年底前装运玉米出口,使得国内玉米价格在2003年末创下多年高点。
图1: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玉米期货近期合约周线图:振荡走高
2004年展望:世界玉米价格走强可期
(一)2004年世界玉米消费强劲,库存继续降低
由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养殖业在2003年出现恢复性增长,而全球范围内对饲料玉米的需求也呈现增长之势。2004年前三个季度里,世界玉米供应量的增长无法满足需求,造成库存连续降低。2003-04年度世界玉米总产量为6.1亿吨,比上年提高751.8万吨,世界玉米总用量达到6.365亿吨,比上年提高493.4万吨世界玉米期末库存下降到7424.1万吨,比上年下降2646.4万吨,降幅为26.3%。
图2:世界玉米产量落后于用量,库存持续降低
(二)2003/04年度美国玉米产量庞大,弥补其他国家产量不足
2003年,美国玉米产量丰收,而中国、阿根廷等国的产量低于预期,因此2004年秋季新玉米上市前,世界市场对玉米的需求将主要依靠美国庞大的玉米产量来支持。
图3:美国玉米产量提高,弥补中国以及欧洲玉米供应的降低
2003年美国玉米产量创下历史最好水平,预计达到2.61亿吨创纪录的高水平。美国玉米出口一般占世界玉米总出口量的60%以上。期末库存为3299万吨,比上年提高19.6%。
阿根廷作为主要的玉米出口国之一,2003-04年度玉米供需基本面情况是,产量下降,出口降低。目前相比玉米来说,阿根廷农户更愿意播种收益高的大豆作物,阿根廷农业部将2003-04年度玉米播种面积年比下调5.6%,总计达到291万公顷。同时今年阿根廷出现旱灾,导致玉米播种延迟,也使得一些玉米田地转播大豆。
图4:阿根廷和中国的玉米出口有望价格减少
美国农业部将阿根廷2003/04年度玉米产量的预估值调低到1350万吨。2003-04年度玉米出口预计为1000万吨,比上年下降19%。过去5年里,阿根廷将市场份额扩张到北非和中东市场,但是今年阿根廷玉米产量预期减少,对上述市场的出口量相应降低,自9月份以来,美国向北非总的玉米出口合同量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一倍。
中国方面,2003年玉米作物在生长阶段天气不利,先是出现旱灾水涝,随后在7、8月份又遭受低温天气,2003-04年度产量预计下降到1.14亿吨。此外,由于国家调整出口政策,2003/04年度的玉米出口预计将会降低到650万吨,比上年度的1524万吨下降57%。
2003-04年度(2003年10月份至2004年9月份),我国玉米产量与进口量总计将达到1.141亿吨,其中玉米产量为1.14亿吨,进口量预计为10万吨。总供给量(产量加上进口量)比上年减少722.9万吨。
欧盟方面,2003年欧洲南部遭受严重旱灾和热浪袭击,导致2003-04年度欧盟15国粮食产量从上年的2.1亿吨下降到1.848亿吨,粮食库存将从3300万吨下降到1900万吨。欧盟出现饲粮短缺现象,饲粮价格因而上涨,价格持续走强加上欧盟粮食供需紧张的局面可能要持续到2004年夏季。
2003-04年度欧盟玉米进口量预计达到400万吨,比上年提高31%,并且将在2004年提高国内粮食播种面积。欧盟委员会宣布将2004-05年度的休耕地从原先的10%减少到5%,以刺激2004-05年度欧盟粮食产量提高。预期这项措施实施后,2004-05年度欧盟15国粮食产量将会提高500到700万吨。
(二)中美两国角逐亚洲玉米市场,中国出口政策成焦点
2003年,我国玉米出口表现十分出色,主要得益于中国和亚洲邻国一衣带水,船期较短,运费较低,而且中国玉米可以采用小船装运,并且具有非转基因玉米的优势,价格更是比美国同等玉米每吨便宜10~20美元,这使得中国玉米深受亚洲买家的青睐,韩国、马来西亚、印尼等都已经成为中国玉米的主要买家。
海关数据显示,2003年1至10月份,我国向韩国销售了557.8万吨玉米,占到韩国玉米进口总量的90%以上。同期向马来西亚销售了187.2万吨玉米,中国玉米也占到马来西亚进口总量的90%。同期还向印度尼西亚出口了106.9万吨玉米。
但是今年10月份之后中国国内粮油市场涨价,带动玉米价格上涨。国内对玉米出口的态度也有所变化,政府迟迟未能出台明年的出口财政支持政策,最近一个多月来,市场上一直没有中国玉米的出口报盘,市场上盛传明年中国可能取消玉米出口补贴,一季度中国可能暂停出口玉米。
如果明年中国减少或者停止玉米出口的话,美国将会在韩国、马来西亚等亚洲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明年春季南美玉米上市前,南美玉米库存将会接近耗罄,因此美国将会独霸玉米市场。
因此,12月份美国农业部将2003-04年度(10月份至9月份)美国玉米出口预估值上调到4850万吨,这是1999-2000年度以来的最高水平,比上年同期的低水平提高了18个百分点。事实上,继上年美国玉米出口下滑到30年的最低点后,本年度迄今为止的出口势头非常迅猛。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截止到12月11日,本年度(自2003年9月1日开始)玉米的出口合同总量,即已经装船和未装船的数量,达到2363万吨,比去年同期1852.6万吨高出28个百分点。
由于目前我国玉米出口政策依然不明朗,明年第一季度的玉米出口很可能进入季节性的低谷,甚至有可能停顿下来,这将十分有利于美国玉米的出口形势,从而给国际玉米市场价格带来利多支持。
但是从中期来说,考虑到东北地区特别是吉林玉米库存庞大,政府库存补贴压力较大,加上政府依然支持优势农产品的出口,中国玉米出口长期来看将会出现“南进北出”的格局。2004年中美两国在玉米市场上将会上演更为精彩的龙虎斗,而中国能否继续赢得亚洲买家芳心的关键仍然在于价格差。如果中国玉米到岸价格能够和美国玉米维持10美元以上的价差,就有希望保持一定的出国规模,并在一季度之后逐步恢复出口势头。
(三)美元贬值,运费高企,对国际玉米价格构成支持
2002年以来,美元一路走软,近期兑欧元的汇率更是创下历史新低。美元的下跌使得那些美元定价的商品竞争力加强,从而有利于出口,对于商品价格具有利好效应。
图:美元汇率指数图表
此外,今年世界海运运费飙升,也对粮食价格起到提振作用。这是因为运费的上涨虽然最初是由进口商承受,但是最终还是要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今年9月下旬到10月中旬,干散货船运运费出现大幅上涨,在美湾至日本的关键航线上,巴拿马级货轮平均运费为每吨51美元,高于10月中旬的47美元,而且目前没有任何回落的迹象。
由于明年即将迎来南美谷物出口旺季,从3月份开始,南美对中东和亚洲地区的出口业务,主要是玉米和大豆装运将会大幅提高,令船运市场的供应更加紧张。此外,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对原材料,如矿石、燃煤等的需求快速提高,这也助长了运输成本的上涨。市场上还有其它因素助长了船运市场的涨势。欧洲地区的电力需求旺盛,进而带动燃煤的需求,再加上印尼矿工罢工,中国煤矿关闭,以及波兰未能及时履行供应合同,使得市场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前所未有的旺盛,因此就需要更多的货轮运输。
展望2004年,矿石、燃煤和谷物等主要商品的贸易量增长势头还将继续,而新的大型货轮的增长速度为每年4%,根本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未来一年内船运成本仍将大幅攀高。因此美元贬值,谷物运输成本提高,将给世界市场玉米价格带来支持。
(四)2004年我国玉米供需矛盾将会加剧,春播面积成为焦点
1、玉米需求强劲,供需矛盾凸现
在2003-04年度,我国饲用玉米消费量将达到9400万吨,比上年度提高100万吨。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牲畜养殖业牲畜存栏数提高,据美国农业部资料显示,2003-04年度中国生猪产量达到5.8亿头,比上年提高0.8%,总屠宰数达到5.75亿头,比上年提高1.3%。2003-04年度,我们国内玉米消费量预计达到1.291亿吨,玉米总消费量预计达到1.57亿吨。虽然玉米供需总体处于基本平衡状态,但是地区性矛盾突出。
2)2004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预计难以扭转下滑势头
2004年中国玉米春播面积将成为影响玉米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经过连年的产量下滑,库存降低,2004年国内玉米产量能否扭转下滑势头就显得十分关键。
由于2003年国内大豆价格大幅上涨,走势强于玉米,因此种植户更愿意播种经济回报更高的大豆,加上我国耕地面积有限,因此明年春播季节,预计玉米米播种面积难以扭转连年下滑的势头。这意味着明年全年国内玉米供需形势依然偏紧。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双节临近,牲畜大量宰杀,饲料需求相应疲软,会给玉米价格带来暂时压力。而新年过后玉米出口步伐将会显著放慢,相应用来供应国内市场的玉米数量将会提高。另外,春节过后运力紧张的局面有望缓解,这也会使得国内玉米供应形势好转,从而给玉米价格带来季节性的压力。从这一角度看,国内玉米价格走势将会弱于国际市场走势。
总论:2004年世界玉米市场有望稳步攀高
2004年,由于阿根廷新玉米产量不定,中国玉米出口供应减少,世界需求将主要依靠美国的玉米供应来满足,特别是2004年第一季度,美国将成为世界玉米出口市场上的最主要的供应国,而且美国国内玉米需求强劲,因此明年上半年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价格有望挑战280美分/蒲式耳。从国内市场看,2004年新玉米产量形势明朗之前,由于国内库存下降,国内玉米供需整体依然偏紧,这将会支持国内玉米价格呈现大涨小回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