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国际米价重心持续下移带动我国2025年一季度稻米类进口量同比增加,一季度主要进口来源国整体变化不大,各国占比同比出现变化,尤其是印度,进口增量明显。2025年二季度国际大米市场供应或延续宽松局面,国际米价或继续走低,预计我国稻米类进口量或延续增量,另外国内米价受国内供需基本面主导,且二季度为销售淡季,预计国内大米价格或难涨。
一季度中国稻米类进口量同比增长
一季度中国稻米类进口量同比增长。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1-3月累计进口稻米52.29万吨,同比增长69.45%。一季度各月进口量同比均增加,其中2025年3月中国稻米类进口量为23.96万吨,同比增幅明显,达173.23%。
从贸易伙伴来看,一季度我国稻米的主要进口来源国为越南、泰国、缅甸、印度、柬埔寨、巴基斯坦等12个国家。其中,自越南进口量占比27.82%,为一季度最大进口来源国,占比较去年同期扩大12.38个百分点,主要受到越南米价偏低,进口优势较强;自泰国进口量占比24.23%,占比较去年同期减少14.88个百分点,泰国米价虽也持续下行,但较越南米价偏高,进口优势稍弱;印度自2024年9月逐步放宽大米出口政策,进而推动我国从印度的进口量有所增长,一季度自印度进口量9.91万吨,占比从去年不足0.13%扩大至18.96%,成为一季度稻米进口的重要增量。
国际大米低价驱动进口动力
因印度之前取消大米出口关税,国际大米出口供应增加,国际米价持续下滑。2025年一季度,破碎率5%越南大米出口均价从1月初的481美元/吨下跌至3月底的400美元/吨,季度跌幅为16.84%,一季度均价同比跌幅33.57%。破碎率5%泰国大米出口均价从1月初的496美元/吨下跌至3月底的405美元/吨,季度跌幅为18.35%,一季度均价同比跌幅30.92%。破碎率5%印度大米出口均价从1月初的439美元/吨下跌至3月底的398美元/吨,季度跌幅为9.34%,一季度均价同比跌幅22.20%。国际米价重心下移,一季度我国进口大米均价持续下跌,进口大米均价从1月的571.57美元/吨,下跌至3月的495.13美元/吨,季度跌幅为13.37%,一季度同比跌幅19.95%。进口成本下降,是驱动我国进口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季度进口量或持续增加 国内大米仍呈现供大于需的格局
根据国际谷物理事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5/26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达到创纪录的5.4亿吨,将比上年度增加0.6%,由于全球大米产量预期增长,印度、泰国等出口国竞争加剧,印度、泰国大米价格或将进一步下行,进而刺激印度、越南等国家的出口需求。因此预计二季度国际米价或继续下跌,进而带动我国稻米类进口量延续增量。
国际大米价格持续走低,与国内市场的价格差扩大。1月初越南、泰国大米进口理论价格较国内大米价格高311-437元/吨,截至3月底越南、泰国大米进口理论价格低于国内籼米价格353-395元/吨。国内销区市场国际大米价格优势明显,国内大米走货速度不快,市场需求偏淡,对国内大米行情形成一定利空影响。
综合来看,预计二季度我国稻米类进口量或继续增加,另外国内稻米供应相对充足,供应面对国内稻米行情支撑不足。考虑到进口稻米仅作为调剂口味为主,稻米进口量占国内稻米供应不足1%,因此国际大米对于国内影响相对有限。预计二季度国内大米价格以国内供需基本面为主,二季度属于国内传统需求淡季,终端需求疲软。国内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常态化,叠加南方高温多雨天气使贸易商稻谷的存储难度增加,以及小麦陆续上市,部分贸易商有腾仓需求进而出售稻谷,市场供应整体依然较为宽松,预计二季度国内大米价格或小幅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