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料资源 » 正文

猪营养饲料的配制及饲养新法

  作者: 来源: 日期:2013-07-30  

  1饲料配制

  1.1猪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

  猪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粗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和水。在放养条件下,猪可以通过采食青饲料、拱泥土等形式获得少部分矿物质、维生素,但在规模化水泥地圈养时,除水外,这些养分必须通过饲料获得。

  1.2猪常用的饲料原料

  (1)玉米:玉米是我国主要的能量饲料,在猪饲料配制时,都以玉米作为配比的主体,围绕它实行营养的多种饲料平衡,并补足蛋白质。

  (2)小麦麸:小麦麸具有轻泻性,乳猪饲粮中应避免使用,仔猪和中、大猪可使用5%-15%,小麦麸是控制中猪过肥、便秘的良好原料。妊娠母猪饲粮中可占20%左右,泌乳母猪饲料中不应超过20%,以免能量过低,影响泌乳量。

  (3)豆粕:乳猪伺料中应限制使用豆粕,不可超过25%,因为豆粕中的大豆抗原可致使乳猪和断奶仔猪腹泻。

  (4)棉籽粕:棉籽粕所含的棉酚对猪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所以应控制棉籽粕使用量。一般情况下,乳猪、仔猪及母猪的饲粮不可使用棉籽粕,生长猪和育肥猪饲粮中不可超过6%。

  (5)菜籽:菜籽的苦涩味,会影响适口性和蛋白质的利用效果,阻碍猪的生长。因此乳猪、仔猪饲狼最好不用菜籽。生长猪、育肥猪和母猪饲粮中添加3%-5%为宜。

  (6)花生粕(饼):花生饼是猪饲料中较好的蛋白源,猪喜食,但不宜多喂,一般不超过15%,否则猪体脂肪会变软,影响胴体品质。

  (7)鱼粉:鱼粉是乳猪、仔猪的优良饲料原料,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一些鱼粉,将有助于生猪生产性能的发挥。

  1.3猪饲粮配制的原则

  (1)满足猪的营养需要,保证营养的平衡:猪需要从饲料中得到热能、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成分。近年来,猪的饲料配方设计利用了“可利用氨基酸平衡”、“矿物质平衡”、“酸碱平衡”等理论,使营养更趋于合理,配方更经济。

  (2)安全性:①不使用发霉、变质、受污染的原料;②不使用易残留、对人体有危害的药物和添加剂,如瘦肉精。

  (3)适口性:良好的适口性是配制饲料时应充分考虑的问题,除保证饲料原料的新鲜外,乳猪、仔猪饲粮可加入调味剂和香味剂。

  (4)经济性:营养最好的配方不一定是最经济的配方。制作的全价配合饲料,无论是出售,还是自用,都应考虑经济性。

  1.4制作猪饲粮配方的方法

  (1)准备数据:①原料的种类。②各种原料的营养含量和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这是制作猪饲粮配方的基础。

  (2)设计配方:根据已知的营养标准和各种原料营养含量,合理确定各种原料在配方中的比例,使配方的消化能、粗蛋白、钙、磷、盐、赖氨酸、蛋氨酸刚好达到营养标准,又成本最低。在设计配方时一定要注意配方的科学性,切勿随意添加和更换原料。

  2饲养新法

  2.1夜间喂食法

  猪在20-25℃的气温下,食欲最旺盛,增重最快。夏季白天的温度一般在30℃以上,这对猪的食欲有很大的影响。而夜间气温较低,一般在20℃左右,猪感到清爽舒适,食欲旺盛。因此,要使猪在盛夏增重快,必须改变传统习惯,采取夜间喂食。

  2.2多段饲喂法

  多段饲喂法要求配好两种基础配合饲料,一种是有微量元素充分混合的营养浓度高的配合料;另一种是营养浓度低的一般配合饲料。通过改变两种配合饲料的掺兑比例配制出各种营养成分和水平不同的饲粮。一般说来,仔猪阶段可每隔1周改变一次掺兑比例,此阶段主要是多用高浓度基础配合饲料;架子猪阶段则每隔3-4周改变一次掺兑比例,并随体重增加,将高浓饲料逐减。大致仔猪至育肥出栏要经7次不同比例的掺兑。

  2.3倒喂法

  此法改变先拉架子后催肥的传统饲养方法,而把混合精料重点投入在肉猪生长的前期和中期,后期则采用限制饲养。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肉猪40kg以前,日粮中精料占45%,40-60kg阶段精料占39%,60-80kg阶段,精料仅占33%。这种方法可使猪多长瘦肉,少长脂肪,试验证明,用倒喂法饲养的生猪与一般生猪相比,有“三增三减”,即出肉率增6%,瘦肉率增10%,日增重增0.15kg;出栏天数减少,每长1kg毛重耗料减少,膘厚减少。

  2.4无污染养猪法

  该法主要是利用新鲜木糠加上能分解废物的细菌,做成一块块“床垫”安放在猪栏里。每当猪排泄后,排泄物会因猪自行践踏而涌入木糠床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整块木糠就可抽起放在农田里作为肥料。这样,既解决了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又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料。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