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产中造成应激的因素
通常,我们把凡能引起机体出现全身适应综合症(GAS)的刺激因子叫做“应激源”或“应激因子”。在目前畜牧业生产中常见的应激因子主要是饲养管理应激、畜禽环境应激、饲料营养应激和运输应激等。应激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性应激因素,如过热、过冷、强幅射、贼风、强噪声等;(2)化学性应激因素,如畜禽舍中的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3)饲养性应激因素,如饥饿或过饱、日粮营养不均衡、急剧变更日粮与饲养水平、饮水不足和水质不卫生或水温过低、饲料投饲时间过长等;(4)生产性应激因素,如饲养规程变更、饲养员更换、断奶、称重、转群、饲养密度过大、组群过大等;(5)外伤性应激因素,如去势、打耳号、断尾等;(6)心理性应激因素,如争斗、在畜群中的等级地位、惊吓、饲养员的粗暴对待等;(7)运输应激因素,如装卸和运输行程中的不良条件及刺激等;(8)兽医预防或治疗应激因素,如疫苗注射、消毒、兽医治疗等。
2、应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在实际生产中,应激对动物的影响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加快,狂躁不安或活动量减少,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加;机能代谢方面表现为机体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减弱,出现负氮平衡,导致生长发育减缓或停滞;表现为生产性能下降,产品质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免疫力减弱,严重时引起死亡,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3、动物应激的控制
3.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福利
2006年7月1日实施的《畜牧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畜禽养殖场应当为其饲养的畜禽提供适当的繁殖条件和生存生长环境。首次从立法上对畜禽的饲养管理、动物福利提出了要求。为了减轻应激对动物所产生的危害,刺激动物采食和生长,充分发挥动物的生产性能,必须针对不同的应激因素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应对,尽量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对动物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要正确选择饲养场位置,做好环境布局,合理规划畜禽舍结构,尽量避免过热、过冷、贼风、强辐射击、强噪音,降低湿度,注意通风,有效处理舍内有毒害气体,控制饲养密度,让每一个畜禽都有足够的空间。
不要让动物过饱或饥饿,在夏季高温情况下,应增加饲喂次数,给动物提供充足、洁净的饮水。注意舍外植树绿化,有效保护好舍内小环境,夏季降温、冬季保暖。做好防疫免疫工作,提高动物自身抗应激能力。
3.2加强饲料营养调控,使用抗应激添加剂
特别是在热应激和冷应激时,改善日粮配合或控制投料量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如夏季高温时提高日粮能量浓度、降低蛋白质水平、补钙降磷等措施都能有效缓冲热应激所产生的影响。在饲料中使用抗应激类添加剂,能有效地减轻逆培因素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提高动物的抗应激能力。目前,有一种纯绿色的复合型抗应激类添加剂,它的主要成份是:维生素C、螯合钙镁、褪黑素、L-酪氨酸、γ-氨基丁酸及植物萃取物等,它能调节睡眠中枢,使动物气定神怡,不烦躁、不躁栏,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可调解采食中枢,促进消化道的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提高饲料转化率;同时可提高免疫功能,预防动物多种疾病。抗应激类添加剂还有维生素E、盐类或酸及一些药物等,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也有很多相关报道。
3.3加强动物防疫,改善运输条件
动物疫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加强动物的应激控制,也是加强疫病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样,动物疫病能够有效防治,也能有效提高动物自身的抗应激能力。
3.4加强育种工作.选育出抗应激能力强的动物品种
可以通过在气候应激条件下进行附选择,将表现上抗应激能力强的动物选育出来,培育出新品种,使其有应激条件下也能发挥出优越的生产性能。
摘自《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铁岭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