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兽医病理和诊疗技术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第一节兽医病理学基础知识

  一、畜禽疾病的定义及其特点

  (一)畜禽疾病的概念 畜禽疾病是畜禽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损伤与 抗损伤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并使其生命活动发生障碍,对环 境的适应能力降低,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引起死亡。

  (二)畜禽疾病的特点

  1.畜禽的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病因作用于畜禽体的结 果任何疾病都有它的原因,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只有 查明病因,才能对因治疗,从根本上有效地防治疾病。例如肠炎, 有中毒性肠炎,也有细菌性肠炎,查明是中毒性肠炎,贝!使用特 效解毒药,结合对症治疗;,。是细菌性肠炎,贝!必须使用特效抗 菌药,结合对症治疗来处理。,口果不明病因情况下舌、用药,势必 引起不堪设想后果。

  2.畜禽疾病是完整畜禽体的反应畜禽体由于神经和体液 的调节,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使畜禽体与外界环境保持统一 和体内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这是畜禽健康的标志。如果外界环 境变化过于剧烈,超出畜禽体生理防御范围,或者机体本身抵抗 力降低,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内部器官间协调受到不同 程度的破坏,在身体的某些局部出现比较明显变化,或全身的严 重反应。如畜禽体某部发生创伤,局部引起发炎,表现红、肿、热、 痛等;严重的整个机体高烧,使内部防御适应性增强,防卫细胞吞 噬由伤口侵入的各种细菌、异物等,是全身性反应。

  3.畜禽疾病是畜禽体损伤与抗损伤相互斗争过程当畜禽 体受到外界致病因素作用时,一方面畜禽体受到损伤,发生病理 反应,使自身正常的生理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 改变和破坏;另一方面,机体也必然产生抗损伤的生理反应,以 消除致病因素的作用以及造成的损伤。这一矛盾始终贯穿于疾病 的整个过程,推动疾病发生发展。当机体抗损伤的生理作用强于 致病因素作用时,机体损伤慢慢消失,与外界环境保持统一,各 器官系统活动相互协调,恢复正常生命活动,直至康复。但当机 体抗损伤的生理作用弱于致病因素作用时,机体所受损伤就会越 来越重,最终导致死亡。

  4.生产性能的降低是畜禽疾病的重要标志畜禽患病时,导 致自身适应能力差,内部的各种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发生障碍 或遭受破坏,必然导致畜禽生产性能(如劳役、体膘、产蛋、产 乳、产毛、繁殖力等)下降,这是畜禽发生疾病的标志。

  (三)病理过程、病理反应、病理状态

  1.病理过程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发生的某些机能、代谢 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综合过程。相同的病理过程可以发生在许多不 同的疾病中,成为这些疾病的组成部分。病理过程是机体抗损伤 的一种表现,也是诊断疾病的依据。所以我们在诊断疾病时应正 确的认识、利用病理过程,不要简单地“对症下药)’或是被病理 过程所掩盖,而疏忽了真正的病因。如发热。发炎都是复杂的病 理过程,它们可以发生在流行性感冒、肺炎、肠炎等多种疾病中, 须认真对待,正确医治。

  2.病理反应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一些较病理过程更短促 而又单纯的机能、形态、代谢的改变。如白细胞的增多或减少,血 糖增高或降低等。这是诊治疾病的重要依据,所以在诊治疾病时, 应仔细观察病理反应。

  3.病理状态往往是指机体中相对恒定的、不发展的或发展 “极慢而不显著的局部形态变化。如瘫痕、代偿性的瓣膜病。病理 状态有些不会影响机能代谢或生命活动,而有些却不能忽视,应 积极治疗,以免酿成大患。

  二、畜禽疾病发生的原固 疾病发生的原因,可概括为两方面:

  一是外界环境中各种致 病因素对机体的作用,称为疾病的外因;

  二是机体本身的特性及 其反应适应性等,称为疾病的内因。导致机体患病的原因有许多, 病因与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阐明疾病的原因,对于疾 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疾病发生的外围 外界致病因素,按其性质可区分为生物性的、化学性的、物 理性的和机械性的致病因素等几大类。

  1.生物性病因包括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生物性病因导致 的疾病是当前危害畜禽最常见的病,是畜牧业的大敌,生物性病 因是传染病暴发的根源。其致病作用有以下主要特点:

  (1)对机体的作用常有一定选择性。这类病对于侵害的动物 种属有一定选择性,比较严格的传染途径、侵人门户和作用部位 等,例如,猪瘟病毒只感染猪,人则不会患猪瘟;破伤风杆菌只 能从破损的皮肤及粘膜入侵而使机体患病,从口中食入,机体则 安然无恙。寄生虫也是如此,姜片吸虫只寄生于猪的胃肠道。

  (2)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破坏机体一系列防御机能,得到 生长繁殖的条件,在生长过程中产生毒素而对机体产生病理性损 害。如产生外毒素、内毒素、溶血素、杀白细胞素、溶纤维素和 蛋白分解酶等。寄生虫的致病作用则是吸收机体营养,造成机械 损伤,阻塞管道,产生毒素以及引起过敏反应等。

  (3)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特异性。即有比较规律的病程,特殊 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以及特异性免疫现象等。故这类病因引 起疾病,一定要摸清病程规律,才能正确判断,使用特效药,做到 "药到病除"。

  (4)生物性病因侵入机体后,作用于整个疾病过程,其数量 和毒力可不断发生变化,而且有些病原体从排泄物、分泌物等排 出体外,富有传染性。因而这类疾病发病时,有些该隔离的就应 隔离,该封锁的就须封锁。要注意消毒,严重的,还应扑杀深埋、 焚烧等,一定要、”以重视。

  2.化学性病因包括酸、碱、有毒农药,部分药物和饲料调 制时产生的有害物质。如闷煮的猪食,产生亚硝酸盐中毒;被化 学毒物污染的水源、植物、饲料、农作物等被畜禽误食后引起中 毒;强酸、强碱引起组织的坏死、糜烂;毒气作用于皮肤,可使 皮肤糜烂等。 “ 化学性病因作用于机体有如下特点:对机体的组织、器官有 一定的选择性毒害作用;疾病发生都比较快(慢性中毒除外)。

  3.物理性病因包括高温、低温、电流、电离辐射、噪音等。 高温作用于局部组织,重时可引起烧伤,出现红、肿、热、痛等 炎性反应,甚至坏死炭化。大面积烧伤能使血浆渗漏,血液浓缩, 红细胞发生崩解,烧伤组织分解产物的吸收,往往引起中毒,甚 至死亡。高温的全身作用引起热射病及日射病。热射病发生于处 在炎热而潮湿的气温下的畜禽,由于环境温度过高,散热障碍,体 温上升。临床上呈现不安,脉搏频数。呼吸增快,严重时由于内 脏淤血和神经机能高度障碍,出现昏迷和呼吸抑制以至死亡。日 射病则是由于烈日照射,脑髓受到过热的刺激,引起中枢神经系 统兴奋,脑部血管扩张或出血,体温上升,最后也可致死。 低温作用于局部组织,引起冻伤,严重的可引起坏死。低温 对于机体能削弱其抵抗力而促进某些疾病的发生。如劳役后大出 汗,受风寒或暴风雨的袭击,特别易引起感冒和肺炎。 电流对机体具有强烈的作用,能引起意识丧失,肌肉痉挛和 呼吸麻痹而死亡。马对电流作用极为敏感,在60伏特电流作用下 就能陷于死亡。雷雨时的电击,由于电能转化为热能,在局部往 往发生烧伤、出血和电击斑等变化,大多引起畜禽死亡。 电离辐射常见的有X 射线、β 线、丫射线、中子和质子等, 致病作用主要是引起放射性烧伤及放射病。放射病发病机理是由 于机体的水受到电离辐射之后,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活性物质,这 些物质使体内的酶系统受到破坏,导致细胞核皱缩、破碎以及溶 解等现象。应该指出的是:大量的放射物质,不适当的放射疗法 或是较长时间的电离辐射方能引起放射病;如短时间照调光片, 并不会引起机体发病,另外幼畜,特别是孕畜对电离辐射较敏感。 噪音对畜禽体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100~120分贝以上 强度噪音持续作用,可使畜禽生理机能发生紊乱,出现兴奋、惊 恐、消化机能抑制,导致产蛋量下降,泌乳量减少,甚至不长膘 等,严重的还能改变动物的行为或发展成为顽固的病态。

  4.机械性病因是指具有一定强度的机械力的作用。机械性 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可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损伤和障碍。它有 如下几个特点:

  (i)对组织的作用不具选择性。

  (2)一般无潜伏期。

  (3)造成外伤时,仅对疾病起发动作用,一般对疾病的进一 步发展不起作用。

  (4)机械力的强度、性质、作用部位和范围,决定着引起外 伤的性质、程度和结果。一般不取决于机体本身状态的特点。如 骨组织的机械性损伤,多发生骨折或脱臼;比较严重的创伤,失 血过多,还能通过神经反射而影响全身,甚至引起创伤性休克,机 体体温突然降至常温下、心力衰竭、呼吸困难和大脑皮层高度抑 制,如不立即抢救,则导致死亡。

  5.其他病因包括畜禽的营养状态,饲养管理和应激状态 等。正常营养物质如糖、脂肪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疾病。饲养 管理水平比较低,不科学的饲料配方,不良的饲养方法,都会成 为疾病的原因或诱因。另外,应激状态导致畜禽疾病也常见。所 谓应激状态,是指各种不同性质的刺激因素(如中毒。创伤、饥 饿、寒冷、温热、过劳、突发的激烈运动等)所引起的一种全身 性的。非特异性的反应。畜禽在反应中企图克服该刺激的危害,但 如果刺激强度过大,作用时间过长,动物就有可能逐渐失去反应 的能力而陷入衰竭状态。畜禽如反复或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中,则 影响生长发育或加剧原有的疾病。畜禽在更换厩舍、受捕捉、追 赶、长时间劳役、密集饲养、舟车运输等时,都可能产生应激状 态,在饲养管理时,应引起注意,尽量避免。

  (二)疾病发生的内因 疾病发生的内因,主要取决于机体对致病因素的感受性及对 致病因素的防御适应能力(抵抗力)。感受性小,抵抗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