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给妊娠母猪饲喂氨基酸螯合铁对仔猪贫血的预防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给生后2~3天仔猪注射铁剂是集约化养猪场例行的操作规程,也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仔猪补铁方式。但该法存在注射部位吸收差,因注射针头污染而易感染病原体,以及由于注射部位留有斑点宰后影响胴体品质等缺点。此外,在大规模养猪生产中,给仔猪逐一注射要花费较多的劳力并造成仔猪强烈应激。因此,人们一直试图寻找更简便而有效的补铁方法。

  1通过给产仔前后母猪补饲氨基酸螯合铁预防仔猪贫血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展了有关氨基酸螯合铁预防仔猪贫血效果及相关机理的研究,期望通过给围产期和产后早期母猪补饲氨基酸螯合铁,增加出生仔猪的铁贮含量和乳中铁含量。这些研究者的试验设计其共同之处是,试验组母猪产前至产后数周饲喂一定剂量的氨基酸螯合铁,仔猪生后不注射任何铁剂;对照组母猪饲喂与试验组母猪相同含铁量的硫酸亚铁,仔猪生后注射150~200mg葡聚糖铁。所不同的是,试验所用氨基酸螯合铁有甘氨酸螯合铁、蛋氨酸螯合铁、赖氨酸螯合铁、苏氨酸螯合铁;添加剂量和母猪产前与产后的饲喂时间也有所不同。从试验结果来看,绝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母猪产前2~3周和产后3周补饲氨基酸螯合铁,仔猪生后不注射任何铁剂,在两周龄时,虽然处理组仔猪血红蛋白含量在数值上略低于注射葡聚糖铁的对照组,但仍在正常生理范围,可以达到与注射针剂同等的补铁效果。如果仔猪在7~10日龄开始补料,饲料中含有氨基酸螯合Fe和Cu,其补铁效果更佳。至于氨基酸螯合铁在我国养猪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目前已有许多厂家生产甘氨酸铁如母力铁、血宝、乳铁素等氨基酸螯合铁,应用是南方比北方更普遍。

  2氨基酸螯合铁的特点

  与无机铁相比,氨基酸螯合铁主要具有下列特点:

  易被动物机体吸收且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单胃动物吸收铁的主要部位是十二指肠。在肠道内环境pH值为7.2的条件下,已游离出来的Fe++与内源或外源的配位体如氨基酸、短链肽、某些糖或维生素C结合,形成消电荷的螯合物。这些螯合物在较高的PH环境下也能溶解,有利于铁的吸收。由此可见,氨基酸螯合铁的化学结构符合微量元素吸收的原始模式,而且氨基酸螯合铁稳定常数适中,在胃中酸性环境下不易被解离,所以不受日粮中其他影响铁吸收因子的干扰,有利于十二指肠对铁的吸收和转运。

  随饲料进入胃肠道的植酸和草酸等是影响铁吸收的因子,它们易与游离的Fe++形成稳定常数高的难溶络合物,从而减少铁的吸收,这是无机铁吸收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至于柠檬酸铁、乳酸铁等有机铁,是铁与有机酸形成的络合或螯合物。与无机铁相比,其吸收率有所提高,但因其络合物的螯环员数大于6,稳定常数较小,其中的铁在胃中酸性环境下易被解离释放出来,从而失去了螯合物的优越性。

  周桂莲(2000)为了研究不同铁源的吸收情况,向原位结扎十二指肠段的大鼠,灌注59Fe标记的赖氨酸螯合铁、甘氨酸螯合铁、赖氨酸与氯化亚铁混合物、甘氨酸与氯化亚铁混合物和氯化亚铁,观察血液中59Fe的比放射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赖氨酸和甘氨酸都能明显促进铁的吸收,但两者无显著差异。而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中铁的吸收明显优于其它三种铁源。而且,随着灌注时间的延长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的优势愈加明显。当向大鼠纯合日粮中加入1%的植酸时,可使氯化亚铁中的59Fe在结扎十二指肠段中的吸收率降低53.2%,而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中59Fe的吸收率分别降低1.0%和3.3%,说明氨基酸螯合铁吸收率高,而且抗消化道逆境的能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