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程序的制定
良好的、科学的、合理的免疫程序是搞好此项工作的前提,它关系到免疫工作的成败。我场的免疫程序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并根据现有的实情,结合当地的免疫情况修订的,它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实际性:重点预防ND、、REO、IC。ND和是各生产单位重点预防的,REO、IC是本场零星长发生的疾病,所以它们成为重点防疫的对象。
2.此免疫程序以ND、IB、REO、IC为程序的主框架,其它合理掺入其中,达到理想的优化配合,避免了免疫空白期的出现,未给病原以可趁之机。
3.多以死加活的形式组合增加了保护期,在用联苗的同时结合抗体监测,适当用单苗进行加强,如H5和H9二联苗。通过最近几批鸡的监测发现H9的保护率几乎100%,H5很低10%-30%甚至无保护力(主要是由疫苗造成的),所以在31周用H5单苗加强免疫一次。
4.在能保证程序合理化的前提下,尽量地减少三种或三种以上的疫苗的使用,特别是产蛋期免疫,此程序中只有一次(38周、ND+IB+IBD、ND+IB免疫),由于晚间免疫劳动量大,需加班到很晚,很难确保免疫效果。
5.产蛋期的免疫以死加活的形式为主,由于条件差,皆为人工免疫,很少喷雾(只是50周以后做),虽然应激较大,有甚者造成产蛋率的大幅度变动,但是有利于鸡群的健康,雏鸡的质量有保证。近年来生产稳定鸡雏质量较好,增强了公司的信誉度。
6.在免疫途径选择中以免疫效果为标准,不拘于某种形式,特别是IC的免疫,通过腿部肌肉注射进行免疫,起到了良好的保护,杜绝了IC的发生。
7.结合本场的实际情况,未进行菌苗及MG的免疫。
8.由于笼养育雏,1日龄做球虫免疫,以便在转到育成舍前建立好良好的抗球虫能力(25天左右转出)。
9.断喙的同时不进行任何免疫,特别是不进行REO的免疫,由于应激较大免疫应答极差,加上人员紧张,更难起到良好的效果。
10.在免疫选择上以质量、服务、价格为选择的依据。质量确实、服务周到、价格合理,保证生产的确实进行。
11.在用进口疫苗的同时仍使用效果理想的国产苗,如ND油苗、ND-colone30、IBD、、球虫苗等降低了生产成本。
12.ND的免疫较多,育成期5-6周免疫一次,1日龄首免,产蛋期6-8周免疫一次,根据ND监测效果进行合理的调整,防止免疫空白期的出现,几年来未发生ND,在防ND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13.首免鸡痘在21日龄,尽量不要提前到2周以内,由于翼膜薄,不利于疫苗的吸收,易发病。
免疫前的准备工作
A.做好棚架的维修,确保免疫全过程的顺利进行,以防棚架的坍塌造成人员及鸡只的伤亡。
B.注射器的准备:
a.清洗:
a)用温水将洗衣粉溶于盆中,将管壁的油苗清除。
b)将针拆开清除活塞及内部未能冲掉的残留疫苗,然后安装。
c)用生理盐水将其冲洗3-5次,确保无残留液体。
d)针头的冲洗程序同上。
b.消毒:将针拆卸包好,同针头放在锅中煮,待沸腾后用温火沸腾15-20分钟即可,切忌把针管和活塞套在一起,以免煮坏玻璃管。
c.调试:待冷却后,安装并进行调试维修,调试总刻度,调准后将螺母固定化,以免剂量变动,调试时以测10-20针的量为宜,这样可以减少疫苗的浪费。
C.滴瓶及滴嘴的准备:用生理盐水将里面的残液涮掉,煮沸(同针一起),冷却烘干备用,每个瓶可以用6-10次,易老化,量不准确,造成疫苗的浪费。
D.人员的调动:因场内批次较多,免疫频繁,每次免疫至少12人(育成舍),产蛋舍16人,(其中4人拦鸡),各群人员有限,需要调动。由于公司的体制及劳动量的影响,要搞好人员的调动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a.以有利于防疫和劳动量均衡为原则,严禁出现产蛋后期到开产鸡舍及育成舍去免疫,同时兼顾劳动量的考虑,尽量公平。
b.加强区长间的日常管理,互帮互助,有效沟通,合理配合。
c.无论如何调动,尽量搞好工作服的更换工作,免疫后要彻底消毒后方可回原舍工作,特别是低龄鸡舍帮高龄鸡舍免疫,要最大限度地避免交叉感染。
d.各区长要协助场长搞好人员的调动工作,无条件地服从场长安排,区长同调,如有不妥事后商议。
e.人员调动若有情绪者,各区长做好思想工作,严禁带情绪者工作。
f.所有免疫人员都要服从负责人的安排。
疫苗的使用
一油苗的使用:在免疫前将疫苗从冷藏室中取出,查看有无分层,恢复到15℃摇匀后方可使用,这样可以减少应激,有利于疫苗的吸收,减少针的磨损,便于回药。
二弱毒苗的使用:
1.配苗:
1)配好后,再用稀释液反复冲洗疫苗瓶几次,尽量减少瓶内残留。
2)严禁在阳光下配药。
3)配苗时,剂量一定要准确尽量减少浪费。
4)加强对取出未配及配好苗的保存工作。
2.使用:
1)使用时保温箱内放几块冰,以确保苗的活性。
2)用完后,将所有的疫苗瓶及未用完的稀释苗全部销毁。
3)少添,勤添,尽量减少疫苗的灭活。
4)配完的疫苗在1-2小时内必须用完,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调整,时间越短越好。
5)加强操作过程中的细节管理,如手是否与苗部瓶壁接触,尽量减少人为的疫苗灭活。
免疫过程
产蛋舍由于光照强度大,拦鸡困难,为了减轻应激在免疫前将灯熄灭,让大部分的鸡回到棚架,便于拦鸡,为了缩短免疫时间抽出3-4人去拦鸡,随着免疫的进行亮灯。育成舍较易操作。免疫操作是实施免疫程序过程,必须严格地重视每一个环节,因此应该作到:
1.拦鸡、抓鸡时要轻拿轻放,拦完后要检查是否有网漏,重点检查棚架的交界处及隔栏处,并详细检查蛋窝及爬梯下面是否有鸡只漏抓,严禁漏免出现。
2.免疫抓鸡时,要轻抓、轻放、抓稳,待免疫操作结束后方可放走,避免人员的意外伤害,确保免疫效果。
3.操作人员要认真负责、细心,每一个步骤要按规定的要求去做,监督人必须在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肌肉注射时,一定要按肌肉的走向顺针,有利于疫苗的吸收,减少应激。
5.注射过程中按入针、推药、拔针顺序进行,严禁随入针随推药将苗带出、深度不均等现象发生。
6.注射的针头更换工作,必须确保500只鸡以内换一次针头,尽量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7.每栏免疫完后,疫苗由负责人逐一回收,下一栏逐一分配,在此过程中做好疫苗的集中、配药和针头的更换工作。
8.操作时药态度严谨、认真、细心,严禁打闹、闲聊,确保免疫的质量。
9.免疫结束时,清理好各自所用的物品,严禁乱丢乱放。
10.做好免疫监督工作,每次免疫由本群鸡负责人负责,(包括疫苗的取、配、收、发、毁)调来人员的区长协助场长搞好监督,场长每次免疫必须在场,监督拦鸡、配苗、操作等各项工作。
11.免疫的三天内电解多维饮水,尽量不用抗生素,做ILT时,为了减少疫苗反应,需一疗程的泰乐菌素300ppm预防。
12.育成期间由于病毒苗免疫较频,疾病预防投药不要使用利巴韦林。
13.免疫期间尽量给鸡创造一个良好的福利环境,有利于免疫应答的产生。
免疫监测
为了搞好生产、指导生产,化验室要及时地搞好免疫监测工作,免疫监测工作的安排如下:
A .ND抗体的监测的安排:
1日龄母源抗体的监测
18日龄 28日龄 40日龄 52日龄 11周龄 14周龄 17周龄 20周龄
23周龄 25周龄 30周龄 32周龄 36周龄 41周龄 45周龄 49周龄
54周龄
B.IBD抗体的监测
1日龄母源抗体的监测
28日龄
日常工作中按此安排抗体监测,如有特殊情况,随时调整,化验室工作正在筹备之中,有待完善。
总之,合理的免疫程序,有效的监督落实,质量可靠的疫苗,有效的接种途径,是我们免疫工作的重点,免疫监测的开启将更有利于免疫工作的进行。通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良好的技术指导和一支强有力的职工免疫队伍是我们免疫效果较确实的根本,缺任一项都会必败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