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鸽子的防疫程序和卫生要求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鸽子的防疫主要是每年一次(指成年鸽)I型副粘膜病毒等的免疫。青年鸽在配对生产以前,都应进行二次全面加强免疫。在春夏季,对有蚊、蝇的场要进行鸽痘剌种。至于其它病毒免疫,尚需进一步探讨。这里建议在施用疫苗免疫时,请用专用鸽用疫苗。

  对鸽场的日常基本要求:

  1、 引进鸽子必须来源于非疫区,健康无病,特别是应已严格防疫。在原有鸽场引进种鸽时要先隔离观察一段时间,确认无病方能入群。

  2、 鸽场内不要混养其他家禽和家畜,并要特别注意老鼠等的入侵。养鸽员不得购买和食用病禽病畜,如在场内发现病鸽,及时隔离饲养。死鸽要及时深埋等方法处理掉。

  3、 养鸽员每次进出鸽舍要更换衣帽、鞋子等,非鸽场工作人员和车辆等均不得随便进入。

  4、 要定期进行疫苗免疫和药物驱虫、内外环境要进行定期喷洒消毒、灭鼠、灭蝇等。

  5、 供给饲喂全价日粮、优质饮水和新鲜保健砂,保证不被弄脏和污染,霉变料、水、砂等绝对不可饲喂。

  1、 鸽痘

  [病因]由痘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病毒病。通过接触传染,侵入皮肤或粘膜的伤口引起感染,另外蚊子和其他吸血昆虫叮咬是主要的传染途径之一,故发病季节多为每年7-9月份。

  [症状]病变多局限在眼脸、喙周、肛门、脚等此肤裸露部位。在表面形成特殊的水疱或结节,由灰白色渐变成红润到深褐色的结痂,少数患鸽,病灶亦可出现在于咽喉粘膜。健壮的成年鸽一般可自然康复,但乳鸽和青年鸽发病后的症状较重。

  [防治]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加强管理,做好鸽舍的消毒和除蚊灭虫工作,当出现第一只鸽患此病时,要及时隔离和对鸽舍进行灭蚊、蝇等害虫。对粘膜型病鸽先用经消毒的剪刀等将痘痂剥去,取0.2%的高锰酸钾洗涤病变处,然后涂上紫药水或20%蜂胶酊涂擦,每天1-2次,连续3天左右。或对病鸽用病毒病辅助剂每羽1毫升肌肉注射进行治疗。也可在春夏季节进行痘剌种免疫。

  2、 鸽新城疫

  [病因]亦称鸽I型副粘病毒病,为病毒性传染病(副粘病毒I型病毒),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鸽具、以及接触病鸽者的衣服鞋帽传染。

  [症状]初期症兆为羽毛蓬松、精神萎靡、食欲减少。呈阵发性痉挛,一翅或双翅下垂,脚爪麻痹,头颈扭曲,头后仰,排黄绿色水样粪便,肛门周围粘有粪便。也可见有呼吸困难,眼结膜炎或眼球炎,鼻有分泌物。 解剖病变会发现脑充血,有少量出血点,实质水肿。食道和腺胃交胃处有条纹状出血。小肠粘膜充血、出血,有溃疡灶、泄殖腔充血。肝脾肿大,肝有出血斑点,肾脏苍白肿大。诊断本病时注意与鸽副伤寒和鸽霍乱的区别,以及有否并发。

  [防治]目前尚无特疗药,只能肌注或皮下注射I型副粘病毒灭活疫苗皮下注射作预防,剂量每只0.5毫升,二次加强免疫。所以,预防本病要注重外来病原的侵入,必须从非疫区引进鸽种。

  3、鸽副伤寒(沙门氏菌病)

  [病因]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本病易发于12月龄以内的青年鸽。在鸽子受凉、营养不良和卫生条件比较恶劣的情况下容易诱发。

  [症状]鸽子感染后厌食,消化功能紊乱和形成严重的肠炎。患鸽拉出含有多量胆汁的褐色、绿色小样稀粪,粪便中常带有泡沫。也有同时表现为翅膀下垂,一腿提起的等关节型症状。或出现少见的呼吸困难、头颈扭转等神经型症状。发病多在1-2周内死亡。 解剖病变常见肠道和泄殖腔充血、出血、腹泻时间长的病鸽会发现肠粘膜有坏死,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