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禽流感专题之一——禽流感的特点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一、 AIV抗原的多型性

  禽流感属正粘病毒科,正粘病毒科分A型、B型、C型流感属,禽流感为正粘病毒科中的A型流感属。

  A型:感染人、猪、马、海豹、貂、鲸鱼及几乎所有禽类

  B型:仅感染人

  C型:感染人、猪

  禽流感病毒的血清型:

  ①根据AIV的HA抗原型差异,可编成HI-16 16个血清型

  ②根据AIV的NA抗原型差异,编成N 1-10 10血清型

  从理论上计算AIV约有160多个血清亚型。目前,从禽类已分离到81个血清亚型,人们还在不断低分离出新的血清亚型。但已分离到的属于高致病的只有H5和H7亚型,而这两种亚型中许多毒株也是低毒或非致病性的毒株。

  AIV可使感染的动物和禽类产生免疫性,但上述16种HA抗原中,彼此间无明显的交叉保护作用。而NA抗原性较差。由于AIV抗原的多型性及无明显的交叉保护作用,给研制AI疫苗带来一定困难。

  二、AIV的易变性

  在人类流感发生的历史上,每隔若干年就大流行一次,动物、禽类的流感发生与人类亦类似,但比人类流感流行的速度要慢、且不明显。

  流感流行的原因:

  AIV是单负链RNA病毒,AIV的基因载于8个阶段的RNA上,负责控制该病毒内部10种蛋白质的合成,这10种蛋白质反过来决定了该病毒的传染力和致病性。AIV一般先感染家畜,以后该家畜又感染人类流感病毒时,AIV与人类流感病毒在家畜体内杂交,形成了对人、对禽均有传染性、致病力的新流感病毒。

  ①基因突变:基因组自发的小变异。

  ②抗原漂移:突变的氨基酸正好使抗原决定簇改变-引起抗原性变异。

  ③抗原转变:突变的幅度较大,出现新血清亚型。

  三.宿主的广泛性

  AIV可自然感染人类、灵长类、猪、马、各种禽类、水貂、鲸鱼、小白鼠、血貂,自然界的鸟类带毒现象最为普遍,已知带AIV的鸟类多达88种。我国已发现17种野鸟带毒。水禽,尤鸭(野鸭、家鸭)带毒更为普遍,候鸟(天鹅、野鸭等)是洲际间传播的媒体之一。

  四.传染途径的多样性

  AI只要通过横向水平传播,即通过易感染禽类的直接接触或病毒污染物的间接接触(饲料、饮水、飞沫、饲管、运输工具等),人员流动与物品消毒不严,在AI传播中起重

  要作用。

  四AIV入侵的途径:

  经试验:气溶胶、皮下、肌肉、气管、气囊、鼻囊、眼结膜、口腔、泄殖腔、腹膜、静脉等途径接种感染均获成功。

  因此自然传播中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和损伤的皮肤均有可能感染,但通常的感染途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有无垂直感染尚未完全证实。但从自然感染AI病鸡产出的鸡蛋的蛋黄、蛋清和蛋壳内均分离到AIV,所以不能完全排除垂直感染的可能性,建议:污染的种蛋暂不用作孵化。

  五、临床病症的复杂性

  由于感染AIV的毒株毒力不同,被子感染禽类的种类、日龄、抵抗力、环境因素、有无并发、继发感染等条件不同,而表现出不相同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病变涉及消化道、呼吸道及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总的来说,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无特性性,与其它禽病的症状及剖检变化很相似。

  AIV致病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