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特点】鸭瘟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初发地区死亡率可高达95%。一个特征是发高热,体温升到43℃以上,另一个特征是怕光,流眼泪和眼睑水肿,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翻开肛门可见泄殖腔粘膜充血、水肿,严重病鸭的粘膜表面覆盖一层假膜。急性病死鸭体表有散在出血斑,喉头和口腔粘膜有黄色假膜覆盖,剥离后可见出血点和溃疡。食道粘膜的病变具有纵行排列的灰黄色假膜和出血斑。肠粘膜充血出血,泄殖腔粘膜表面覆盖一层绿色或灰褐色坏死结痂,不易剥离。
【防治措施】1.加强卫生消毒和隔离工作:定期用10%生石灰或5%漂白粉消毒鸭舍和用具,不从疫区引进种鸭、鸭苗或种蛋,防止健康鸭到鸭瘟流行地区放牧。 2.加强免疫接种:免疫母鸭可使小鸭产生被动免疫,但2周后母源抗体大多迅速消失,所以10~14日龄开始首免,5个月后再免疫接种。 3.鸭群一旦发生鸭瘟,必须迅速采取封锁、隔离、消毒及紧急预防接种等综合防疫措施。紧急预防每只鸭注射4头份鸭瘟弱毒疫苗,一般接种后5~7天停止发病与死亡。接种时要做到1根针头注射1只鸭子。 4.在发病初期可注射抗鸭瘟高免血清,每只0.5~0.8ml,有一定疗效,聚肌胞也可防治鸭瘟,成年鸭每次肌注1毫升,3日一次,用药2~3次,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