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规模化养猪的普及发展,猪呼吸系统综合症(PRDC)已经成为国内困扰猪场的四大类疾病之一,主要体现在猪场的死亡率增加,肥猪平均日增重降低、饲料利用率降低、上市日龄延长、医药投入增加,栏圈利用率降低,猪场整体养猪成本大幅度攀升。
一、呼吸系统综合症包括疾病
1.原发性细菌疾病:支原体肺炎(MP)、放线杆菌胸膜肺炎(APP)、萎鼻(AR)。
2.原发性病毒疾病: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PRRS)、猪流感(SI)、伪狂(PR)、断奶仔猪全身消耗综合症(PMWS)。
3.常见的继发、并发性疾病:多杀性巴氏杆菌病(PM)、链球菌病(SS)、猪霍乱沙门氏菌病(SC)、嗜血杆菌病(HP)、亚临床猪瘟(CSF)。
二、主要症状
咳嗽、喘,呼吸困难,摄食减少,体温升高,急性死亡猪表现胃溃疡。
三、病变特点
病变复杂,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疾病的病变混合表现,不易确诊。
四、病因分析
从2001年北京、天津、河北、宁夏、内蒙等地个体猪场的发病和流行状况来看,主要原发病为支原体肺炎、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蓝耳病)、胸膜肺炎,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并发、继发其它疾病,造成猪场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北方地区,呼吸系统综合症主要发生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天气寒冷,圈舍密闭通风不良,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增大,猪只对疾病抵御力降低时多发。
猪场母猪带菌量、管理、环境压力及猪只身体健康状况、应激等感染压力相互作用,造成呼吸系统综合症的发生。当这种感染压力很低时,即使肺部产生轻微病变,也无临床症状表现,因此临床上呼吸系统综合症的防治注重健全生物安全体系,仔病母防,冬病夏防。
五、防治办法
1.SPF(无特定病原猪):新建猪场种猪SPF化,并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卫生防疫制度),杜绝呼吸系统综合症的发生。
2.SEW(多点式生产):国外大型规模化猪场采用较多,对于国内饲养形式和规模而言,不太适用。
3.疫苗接种:①母猪产前接种,新生仔猪初生后立即采食初乳,增强机体的抵抗力;②仔猪免疫。
4.药物防治:防治呼吸系统综合症首先预防支原体肺炎,为降低药物成本,易采用脉冲式给药方式,降低猪体的带菌量和环境压力,增强机体抵抗力,使猪处于亚临床状态,迅速育肥出栏。
①大北农“呼痢消”功能预混料
功能:预防气喘病、萎鼻、胸膜肺炎、巴氏杆菌等呼吸系统综合症;预防细菌性下痢、血痢、结肠炎、回肠炎以及水肿病腹泻类疾病;预防支原体及细菌病原体从母体传染给仔猪,减少呼吸系统综合症的蔓延;有效预防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症。
使用方法:呼痢消-Ⅰ(SM411)用于7-35日龄哺乳仔猪,呼痢消-Ⅱ(SM412)用于35-70日龄仔猪,呼痢消-Ⅲ(SM416)用于产前7天-产后7天母猪,用量均为4千克/100千克饲料。也可采用脉冲式给药分阶段饲喂,分别于21-70日龄、13周龄、18周龄使用“呼痢消”。
②大北农“呼乐芬”:口服给药0.3克/千克体重,2次/日;仔猪断奶后连用2周,500克/吨饲料。
③土霉素:600克/吨饲料,连续使用7天,停药7天后再喂7天。
④泰乐菌素:110克/吨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