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红尿症的发生原因
1. 血尿 尿液中含有红细胞时称血尿。健康家畜尿中一般不含或有时含有微量红细胞。血尿中的颜色依尿液中含血量和尿液酸碱度而定,酸性尿呈棕色或暗黑色,而碱性尿则呈红色。放置或离心沉淀后,红细胞沉于管底,上层尿清而透明,根据血尿原因可分为:肾前性血尿、肾性血尿、肾后性血尿。肾前性血尿是指肾损伤和并发血管损害的败血病及出血性紫癜等所引起的血尿。肾性血尿是指肾脏本身患病所引起的血尿。肾性血尿是指肾脏本身患病所引起的血尿。肾后性血尿是指肾脏以下的器官或组织损伤所发生的血尿。
2. 血红蛋白尿 正常尿液中无血红蛋白成分,只有发生血管内容血,而游离的血红蛋白超越肾阔随尿排出时,才引起真性血红蛋白尿。新鲜血红蛋白呈浅棕色、红色或葡萄酒色,贮存数小时后则呈棕褐色或黑色。一般血红蛋白尿清亮透明,放置后管底无红细胞沉淀。
3. 肌红蛋白尿 肌肉组织变性、炎症状及广泛损伤时,肌红蛋白由受损伤组织中析出而从肾脏排出发生肌红蛋白尿。尿液呈暗红色、深褐色至黑色,可采用硫酸铵盐析法与血红蛋白加以区别,色素随沉淀完全消失者为血红蛋白尿。
4. 卟啉尿 由于体内卟啉代谢紊乱,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导致其衍生物卟啉在尿中含量增高,形成卟啉尿。尿液呈葡萄洒色。
5. 药尿 由于药物色素的影响出现红尿。如:注红色素后有时可出现红尿。
二、引起红尿症白疾病
引起红尿症的疾病有肾炎、肾盂肾炎、严重肾小管损伤、膀胱炎、尿道炎、尿石症、泌尿系统肿瘤、牛地方性血尿、水牛血红蛋白尿、细菌性血红蛋白尿、焦虫病、钩端螺旋体病、附红细胞体病、新生幼畜溶血病、中毒性血红蛋白尿、麻痹性肌红蛋白尿、白肌病、卟啉病等。
三、兽医临床常见红尿症疾病的鉴别诊断
引起红尿症的原因很多,产生红尿的各种病症表现也不同,而症状状是诊断疾病的基础,故应将一些相似的疾病加以分析、比较。诊断时首先考虑常见病和多发病,再注意一般症状和特殊规律,抓住本质,予以鉴别。
1. 尿道炎 尿道炎主要发生于公牛,大多数是由于导尿不慎,引起损伤及污染所致;公牛尿石阻塞引起尿道炎亦常见。触诊可发生阴茎肿胀、敏感。公畜服茎频频勃起,母畜阴唇不断张开,尿中含血,有时排出坏死、脱落的粘膜,导尿管插入困难。诊断本病应注意与膀胱炎区别:尿道炎的尿中没有或只有少数膀胱上皮细胞,为前段血尿,而膀胱炎则为终末血尿。
2. 膀胱炎 母畜可继发于阴道炎、子宫炎;公畜则继发于尿道炎、导尿损伤或污染。本病多由细菌感染所致,常继发。呈出血性、化脓性、坏死性炎症。主要病症状是终末血尿,有血凝块,一般无热型,频尿且有痛性排尿,有时出现尿淋漓,尿味呈腐败气味。本病所出现的终末血尿、脓尿、频尿以及排尿痛感,对确诊很重要。诊断时应注意与肾盂肾炎区别:后者无脓尿,且有红细胞管型及蛋白尿,同时伴有肾痛,肾功能减退。
3. 尿石症 本病是由于尿中的盐类晶体凝结沉淀,刺激尿路粘膜,发生出血和炎症,造成尿路梗阻。在临床上,肾结石可长期无症,仅表现为肾区触诊敏感。尿石症主要发生于去势后的公牛,且往往发生于“S”状曲部。病牛表现不安,包皮毛丛上结有晶体物及污秽物,触诊尿道有敏感区。有时可触到肿胀部,直肠检查膀胱有不同程度的胀满。病牛弓背凹腰频频努责,排尿困难,尿淋漓,常线形中断,可见血尿。由于结石阻塞尿道,往往引起膀胱破裂。根据临床血尿、服茎包皮丛附有盐类结晶及尿性疝痛等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但尿石症应注意与尿道炎区别:尿道结石症常突然发生,而尿道炎的排尿障碍,多因阴茎肿胀逐渐形成,必要时可进行血、尿化验检查。
4. 牛地方性血尿症 本病是牛的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地方性发病。病的发生可能与土壤、水、草等有关。在蕨类植物生长较多的地方,发病率较高。因牛的膀胱粘膜出血而引起的血尿,可为持续性或间歇性的。诊断本病应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凡有慢性血尿史,应列为可疑对象。为了进一步诊断,必须进行镜检和尿液的细菌学检查。应注意与膀胱肿瘤、肾盂肾炎相区别:膀胱肿瘤药物治疗欠佳,直肠检查触诊膀胱极度敏感,表现疼痛不安,膀胱壁有粗糙不平、质地稍肾硬的感觉;肾盂肾炎可通过镜检发现大量白细胞、浓细胞及细菌。
5. 牛遗传性先天性卟啉症 可根据棕褐色牙齿、尿液中卟啉含量和缺乏色素部的皮炎素诊断。
6. 牛焦虫病 本病在7~9月盛夏季节发病较多,主要传播媒介为蜱,牛在放牧时易感染。
本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稽留,40~45℃可持续1~2周,病牛精神沉郁、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呼吸粗厉,牛体消瘦,剖检肝、脾肿大,血涂片镜检可见虫体。诊断本病应与钩端螺旋体疾病相区别。
7. 其它 碘的不足可以促进血管的渗透性增强;饲料内的配糖体、生物碱、酸、挥发油和树脂类的综合物,能直接损害泌尿器官,同时能引起其机能和形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