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所周知,奶牛胎衣不下已成为影响奶牛繁殖的主要疾病之一。特别是由于胎衣不下引起的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致使母牛不孕、发情延迟、增加配种次数,影响母牛繁殖效率,并可引起母牛全身感染。在患病期间出现产奶量下降,严重者可危及母牛生命,给奶牛饲养业造成世大的经济损失。一般认为,在政常情况下,奶牛胎膜在产后12h内应排出体外,未排出者称之为胎衣不下。其发病率报道并不一致,范围在10%~55%之间。对于奶牛的胎衣不下,广大畜牧工作者曾对其病因、预防、治疗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将笔直者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部分试验结果及国内外同行对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治措施概述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1 硒及VE对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治
在对奶牛肥衣不下病因的探讨中,许多学者认为它与营养有关,特别是与硒和VE有密切的关系。笔者曾对32头妊娠母牛从预产期前40d开始,每天注射亚硒酸钠、VE注射液15ml,连用4d,经注射处理的32头母牛,发生胎衣不下者为2头,占6.2%,未注射亚硒酸钠、VE的51头母牛,发生胎衣不下者为13头,占29.4%。两者经显著性检验(t=2.22,P<0.05)差异显著。前苏联学者也曾指出,在母牛分娩前一个月给予亚硒酸钠、VE混合物,可大大降低胎盘滞留的发生率,但单用硒酸盐的效果不如混合剂。在贫硒地区,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为正常地区的2.5倍,补给15mg硒可减少发病率。在奶牛产前注射50mg硒和680Iu的VE,可降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白广臣等(1993)在奶牛产前25d开始,每5d肥注VE醋酸酯注射液10×50mg,连续5次,或在奶牛产前25d开始,日粮中按每100kg添加VE、硒合剂100g,每日每头母牛供给硒3mg,可使母牛胎衣排出时间比不处理母牛平均缩短4.69和5.48h。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微量元素硒和VE对于防止奶牛的胎衣不下是有效的。目前,国内学者推荐饲料中硒含量为0.1mg/kg,因此对于一些贫硒地区,可采取在日粮中添加硒来预防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
2 PGF2α对奶牛胎衣不下的治疗
由于母牛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和运动不足,致使母牛出现子宫弛缓或收缩微弱,这也会引起母牛发生胎衣不下。对于这种情况,Arthwr等(1989)曾建议,在奶牛分娩后24h内注射麦角类药物如前列腺素,予以预防和治闻奶牛胎衣不下。
Gross等(1991)报道,胎盘双核巨细胞在胎盘分离上起着一定的作用。这些细胞存在于胎儿胎盘的上皮细胞中,奶牛分娩时其数量的减少是与胎衣的政党排出有关。PGF2α和皮质激素均可调节胎盘双核巨细胞的数量,从而影响母牛胎衣的滞留。刘智喜(1994)报道,在对分娩后8h内尚未完全排出胎衣的母牛,在半腱肌处注射25mg PGF2α(试验组)或5mL生理盐水(对照组)所做的试验表明,经用PGF2α处理的34头母牛中有27头(79.4%),对照组的34头母牛中有18头(52.7%),均在处理后12h内排出完整胎衣。经PGF2α处理后的胎膜滞留率为20.6%,而对照组则为47.7%,差异显著(P<0.05)。
以上结果表明,在自然分娩8h后的奶牛,用PGF2α处理可使其胎膜滞留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于处理后12h内,PGF2α组奶牛的胎衣排出率平均为未处理母牛的2.3倍。应用前列腺素治疗奶牛胎衣不下,以子宫内灌注和静脉注射效果较好,肌注效果较差,比如肌肉注射250μg氯前列烯醇,却不能使子宫活动性增强。
表1 萝卜缨防治奶牛胎衣不下的效果
组别 试验头数 胎衣不下头数 发生率(%) 胎衣正常排出头数 胎衣正常排出奶牛
产后恶露(d) 停止期(d) 产后30~60d发情头数 比率(%)
试验组 14 0 0 14 9.5 7~12 9 64.3
对照组 15 8 53.3 7 11.5 8~15 4 57.1
3 应用祛衣粉胶囊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祛衣粉胶囊系郑星道等研制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专用药物。据郑星道等(1992)报道,祛衣粉胶囊的主要作用在于促使子宫阜与胎儿胎盘自行分离,并具有抑菌、防腐、杀菌之功效。同时又可促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进而激发机体改善其生理机能,致使子宫收缩。祛衣粉胶囊为粉剂,装入0号胶囊内,每胶囊内含0.25g,投药一次量为10g,若第一次投药后3~12h胎衣尚未脱落时,再一次用药。投药部位为子宫粘膜与胎儿胎盘之间的周围间隙。
应用祛衣粉胶囊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结果表明,供试胎衣不下的病牛,一次投药成功者,胎衣排出的时间平均为50.4h,一次成功率为51%;第二次投药成功者,胎衣排出的时间平均为75.5h,成功率为40%;第三次投药者为9%。一般投药为1~2次,平均投药次数为(1.65±22.3)h,第一次发情时间平均为(66.5±14.8)d。
4 子宫灌注雌激素类药物及催产素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雌激素及其类似物,具有较强的刺激母畜子宫收缩的作用,并同时增加了子宫对催产素的每感性。应用雌激素类药物治疗奶牛胎衣不下,同样适用于子宫收缩力不足、子宫弛缓的母牛。据报道应用雌激素时,子宫灌注效果优于肌肉注射。笔者1998年4~8月在黑龙江省856农场曾进行了母牛子宫内灌注乙烯雌酚25mg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试验。在此期间共遇48头分娩母牛,笔者采取每连续2头分娩母牛中,1头实行子宫灌注乙烯雌酚(试验组),而另一头不做任何处理的方法(对照组)来观察灌注雌激素类药物对防治奶牛胎衣不下的确切效果,结果较为满意。在24头分娩后2h内子宫灌注25mg乙烯雌酚试验的母牛中,有2头在分娩后12h后,胎衣仍未完全排出,占8.3%。而不做处理的对照组的24头母牛中,有8头母牛发生胎衣不下,占33.3%。经显著性检验(t=2,13,P<0.05)两者差异显著。所以雌激素类以及催产素药物亦可有效地治疗奶牛的胎衣不下。其注意要点是在母牛分娩后及时处理。
5 萝卜缨浸液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萝卜缨浸液含有大量β-胡萝卜素,加热后变为VA,从而发挥生理作用。在萝卜缨湿热时被分娩奶牛饮服,可增加子宫循环血量,并促进子宫自身合成前列腺素F2α或雌激素增多,从而使子宫收缩力增强。其制取方法为,将秋季收获的萝卜缨用温水泡一遍后捞出挂在屋外晾干、备用。取晒干后的萝卜缨用水烧热后取1500~2000mL浸液,在奶牛分娩后0.1~1h饮用。经过14头分娩母牛喂饮和15头不喂饮萝卜缨浸液预防胎衣不下的试验,其结果见表1。
以上结果表明,奶牛产后饮用萝卜缨浸液,可有效地预防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且萝卜缨浸液制备容易,原料来源之泛,价格低廉,很适合于广大个体兽医站(点)的临床应用。
6 应用消炎、抗腐药物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母牛感染子宫内膜炎及胎盘炎,除会引起母牛不孕及流产外,也易导致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生。对于这些病畜应用消炎、抗腐类药物,并结合催产素及前列腺类药物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如肌注或皮下注射甲基硫酸新斯的明10mg,其治疗有效率达85%;应用10%浓盐水2000~3000mL或0.1%雷沸妈尔2000~3000mL子宫灌注可促使胎膜与子宫的分离。也可将抗生素溶于浓盐水中直接做子宫灌注,用药2~3次,胎衣可自行脱落。
7 中药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中兽医认为胎衣不下是气虚血亏、气血运行不畅,子宫活动力减弱的结果。对于其治疗应以补气益血为主,佐以行滞祛瘀、利水消肿。临床应用中草药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方法有:
①益母草500g,车前子200g,白酒100mL为引。
②当归50g,川芎45g,桃仁45g,炮姜45g,黄芪30g,党参30g,灸甘草15g,白酒100mL为引。
③穿山甲50g,滑石50g,海金沙50g,大戟30g,车前子100g,开水冲调,候温灌服。
④当归60g,党参30g,川芎30g,五灵脂60g,生蒲英60g,枳壳30g,益母草120g。共末,单便半碗为引,开水冲调,候温灌服。
8 其它方法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①助产时接收干净的羊水3000mL,一次灌服可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②胃蛋白酶20g。锋盐酸15mL,水300mL混合后子宫灌注,以促进胎衣的自溶分离。
③碘化钾15g,蒸馏水1000mL,溶解后灌注到子宫与胎膜间隙之中,1次用量300~500mL。
9 人工剥离治疗奶牛胎衣不下
胎衣不下的人工剥离法,虽然具有花费体力大,且易引起子宫内膜炎。但对于采取以上措施仍未排出胎衣的母牛,则必须采取剥离的方法,将胎衣取出。在剥离时应注意剥离的时间,不可过早或过晚,宜在母牛产后10~36h内进行。术后向子宫内注入抗菌素可有效地防止母牛子宫炎的发生。
以上概述了奶牛胎衣不下防治的各种方法,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对于排出的胎衣均应检查是否完整,以防部分胎衣残留在子宫内,而引起母牛子宫炎。
参考文献
[1] 郑星道.乳牛胎衣不下的治疗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2,(7):22~23
[2] 净克敏.奶牛胎衣不下防治概述[J].甘肃畜牧兽医,1994,(5):37~38
[3] 刘智喜.奶牛血浆类固醇激素水平变化与胎衣不下的关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3):17~18
[4] Paisley L G et al. Mechanisms and therapy for reeained fetal membranes and uterine infections of cowsA Review[J]: Theriogenology,1986,25:353~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