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传染病是养殖业,特别是规模饲养和集约化生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制约因素。畜禽防疫是发展畜牧业成败的关键,必须建立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以检促防的畜禽疫病防制工作运行机制,开创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统一、协调、有序、高效的兽医工作新秩序,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管理畜病防制
1997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已于1998年1月起正式实施,其配套的实施细则即将出台。这是我国新的畜牧兽医大法,将使我国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能与国际接轨的兽医行政法规体系。《动物防疫法》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动物防疫方针,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总结实践经验,体现预防为主,从严管理的精神,以促进养殖业生产,保证人民吃上"放心肉"、保护人体健康为宗旨,规定了一系列相应的制度和措施。认真贯彻实施《动物防疫法》,将能有效地提高我国防疫灭病工作的水平。
2 稳定和加强基层防检队伍建设
基层畜牧兽医站是防疫、检疫工作第一线的主力军。应将建立、健全基层站,稳定基层队伍当作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大事来抓。目前我国基层兽医队伍年龄老化和知识老化的情况日益严重。兽医技术人员队伍青黄不接。因此要充分利用我国《动物防疫法》颁布之机,大力宣传兽医工作的重要性和兽医人员的业绩,提高其社会地位。同时,要真正落实"三定"工作,保证必要的兽医经费和工资收入。
3 推行目标管理,开展计划防疫灭病工作
近年来实践证明,畜禽防疫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畜禽防疫任务纳入政府和业务部门领导岗位责任制,由于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重视,上下齐抓共管,提高了防疫密度和质量。为实现我国控制和消灭主要畜禽传染病(猪瘟、新城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血吸虫病和马传染性贫血等)的防疫灭病计划,双轨制将发挥重要作用,建议各级政府及业务部门应将此项工作当作大事抓紧抓好。
4 加强检疫工作
检疫作为防疫的重要内容和预防、控制、扑灭畜禽疫病的重要手段,也需要实施全过程管理,以达到预防为主,以检促防的目的。
检疫的重点在产地,产地检疫是及时发现疫情并将其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的有力措施,必须加强产地检疫,建立以产地和屠宰检疫为基础,市场、运输监督为保障,互相促进,层层把关的检疫工作新局面。努力做到病畜不出场(户),不进入流通领域。加强肉品检验工作,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加强入境及国外引种检疫,严禁从疫区国家和地区引进畜禽、精液和种蛋。严防畜禽国外病传入我国。
5 加强兽药和生物制品管理
兽药的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管理,是做好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的关键措施之一和重要的物质保证。要进一步整顿我国的兽药、生物制品生产和经营,提高其质量,研制开发新产品。建议行政主管部门加速实施兽药生产规范化操作要求,同时要严厉打击和取缔伪劣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