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猪的一生繁殖过程中,都有一段高产期。是其终生经济效益最佳时期。高产期的长短,与年龄(胎次)、个体品质和饲养条件有密切关系。据笔者实践观察,现将大约克夏母猪高产期利用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1.母猪群体年龄结构要合理。据对济宁某种猪场1-10胎、150窝的调查统计,母猪的生产性能随年龄(胎次)不同而有差异。
大约克夏母猪是个遗传性状较稳定,高产期较长,繁殖力较强,高产稳产久经不衰的一个优良品种。据对济宁某种猪场1-10胎、150窝的调查,成年母猪(4-7胎)窝均产活仔达12.4头,比青年母猪(1-3胎)每胎多产1.6头;比老年母猪(8-10胎)每胎多产1.09头。20日龄头均重比青年母猪和老年母猪分别高0.37和0.44公斤;60日龄头均重也比青年母猪和老年母猪分别高1.24和1.84公斤。因此,母猪群体年龄结构中,成年母猪越多,产仔越多,经济效益越高。规模猪场应尽量多养成年母猪,及时补充青年猪,淘汰老年母猪。纯繁猪场适宜的结构比例为“三.三制”较为合理,即每年补充1/3青年母猪,淘汰1/3老年母猪。随时淘汰低产,有生理缺陷和恶癖的母猪。
2.提高种猪选择强度和群体品质。通过严格的配种计划,选种选配的方法,选育和充分利用中年优秀个体相互交配,生产出更多的优秀后代,使猪群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逐渐缩小个体的差异。
据调查,对济宁某种猪场1-3胎母猪之所以表现出较高的生产性能,除品种、个体品质和饲养条件较好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给初产母猪适当“晚婚”。一般掌握2-3个情期过后,8-11月龄,体重90-100公斤,选用成年公猪初配。实行重复配种,一般3次配种。所以仔猪初生重、20、60日龄的体重差异都较小,整齐度较好,生长发育也较一致。较其他品种母猪可提前l胎进入高产期。
当前应特别注意纠正某些地区“见母皆留”、早配和野交乱配,造成产仔少、仔猪弱小、生活力差、成活率低、品质退化现象,影响青年母猪的生长发育,推迟高产期的到来等不良后果。
3.提早断奶,增加年产胎数。一头体重150公斤的哺乳母猪,通常每日需消耗5公斤左右混合饲料。如能提前至21日龄断奶,可节省母猪饲料200公斤。一个产仔周期可减到135天左右,还能多产O.5-0.6窝。以每胎产仔10头计,可多产仔5-6头。缩短了泌乳期,母猪膘情好,较易发情配种,既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又增加了产仔数,更好地发挥母猪高产期的潜力。
提早断奶的仔猪,应在5日龄开始用乳猪全价颗粒料诱食或人工强制诱食。20日龄前后吃料七八成饱,一般不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和成活,还能减少仔猪疾病的发生(母猪传染仔猪)。提早断奶,还有延长母猪使用年限,优秀个体产到10胎,还能表现出较好的生产性能。实践证明,越是产仔多、泌乳力高的高产母猪,35日龄后母猪体重失重越明显。如到60日龄断奶,有些母猪皮包骨头,休情期长达1个月左右。如遇高温季节,常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