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刻不容缓!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为了摸清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污染治理情况,为下一步加强环保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刻不容缓。
此次调查从2000年11月份正式启动,调查得出的数据表明:我国畜禽饲养规模呈扩大趋势。1999年全国生猪常年存栏在200头以上(相当于年出栏500头)的规模化养殖场的饲养总量已经占到总出栏量的7.7%。禽类的规模化饲养水平则更高,年均存栏2000只以上的规模饲养肉鸡的出栏量已占到全国家禽出栏量的48%以上。蛋鸡的规模化饲养则占到了44.2%。从各地区来看,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的总体规模化养殖程度较高,规模化养殖主要分布在广东、山东、河南、河北、湖南、辽宁、吉林、宁夏等省区,这些省区的规模化养殖比重已接近全国规模化养殖的50%。
同时,调查中发现,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80%主要分布在人口比较集中、水系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和诸多大城市周围,中部地区不到总数的20%,而整个西部地区仅占总量的1%左右。
1999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19亿吨,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4倍,河南、湖南、江西等地区甚至超过4倍,大多数地区也都已超过了一倍。其中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粪便相当于工业固体废弃物的30%,山东、广东、湖南等地则占到本地区工业固体废弃物的40%。其中畜禽粪便COD的排放量已达7118万吨,远远超过工业废水与生活废水的排放量之和。我国畜禽粪便的总体土地负荷警戒值已经达到0.49,这个值已体现出一定的胁迫水平(小于0.4为宜)。北京、上海、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区土地负荷警戒值已超过0.49,呈现出比较严重的环境压力水平。调查还发现,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许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地处对居民产生环境影响的区域范围内,一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甚至位于居民区内,8%~10%的规模化养殖场距离水源地的距离不超过50米,30%~40%的规模化养殖场距离居民或水源地的最近距离不超过150米。养殖选址不当不仅构成了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压力,还在许多地方造成了畜禽养殖场主与周围居民的环境污染纠纷。
规模化畜禽场的宏观环境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全国90%的规模化养殖场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从整体上看,规模化养殖场的内部环境管理比较粗放,60%的养殖场缺乏干湿分离这一最为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而且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明显不足,80%左右的规模化养殖场缺少必要的污染治理投资。绝大多数规模化畜禽场的建设没有相应的配套耕地消纳其产生的畜禽粪便,客观上已经形成了比较严重的农牧脱节。
过去一些地方将规模化畜禽养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加以鼓励,但环保意识相对比较薄弱,而环保部门长期以来工作重点在工业污染防治,对包括畜禽养殖业在内的农业污染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国家环保总局今年发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开始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环保总局将充分利用此次调查的结果,组织并指导地方确定重点环境管理的养殖场名录以及重点控制区域,通过强化综合利用,加强综合治理,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示范工程等措施,进一步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努力促进畜禽养殖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