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近年来,北京市城乡建设、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在防治环境污染、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七个阶段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实施之后,我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但是,我市的大气污染尚未根本缓解,造成的主要原因除了燃煤、施工扬尘等人为活动产生大量污染物外,畜禽养殖业排放的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结合转化成的二次粒子,是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造成污染的重要原因。

  畜禽养殖业排放的氨及恶臭气体直接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给大气环境质量和人们的居住环境带来影响。同时,畜禽养殖业排放的污水和粪便直接污染河流水体,渗入地下,一些养殖场周边河流污染严重,地下水检测数据已明显超过当地的背景值。一些地区畜禽养殖生态超载问题日益突出,产生的粪便无法被种植业全部利用,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

  北京市畜禽养殖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规模化养殖场800余家,养殖小区1000余个。生猪、肉牛、肉羊、鸡鸭、特禽等这些畜禽,每年产生粪尿近800万吨,产生污水1570万吨。这些污水中COD含量从几千毫克升至几万毫克升不等,年排放COD总量达13万吨,占全市COD排放总量的40%以上。因此,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是现阶段保护北京生态环境、改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的重点工作。

  随着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国家和北京市对畜禽养殖业污染的防治工作开始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国家环保总局在近期内先后颁布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市政府转发了市农委、农业局、环保局《关于加快本市绿色养殖业发展的意见》,确定了养殖业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

  1、资源化利用是核心。将畜禽粪便作为种植业生产的肥料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将污水资源化用于改良土壤,实现资源化利用的综合性和多样化。

  2、容量化控制是基础。要根据农田消纳粪肥的容量确定养殖规模,实施种养结合,保证粪便被充分利用。

  3、减量化处置是前提条件。要通过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改造养殖生产工艺,推行干捡粪,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降低污染治理成本。

  这就需要我们,研究畜禽养殖业发展的合理结构和最终规模,发展草食家畜,减少粪便的处理难度;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加大对有机肥需求量大的蔬菜等品种的种植面积,推广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扩大环境承载能力;制定全市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发展的规划,确定不同的养殖业发展功能区域,真正实现全市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措施有:

  3年内将五环路以内及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内的养殖企业搬迁出去,对距离城镇居民区较近的养殖企业逐步转移和关闭。

  对新建规模化养殖企业规范审批程序,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先进的饲养生产管理工艺,配套建设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做到环保设施与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对现有养殖企业要逐步改造,限期治理,3年内完成400余个规模化猪场、鸡场的治理和改造工作,通过采取人工清粪、沉淀池沉淀、生化处理等多种方式对畜禽粪便和污水妥善收集,合理利用和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结合畜禽粪便的治理和综合利用,建设有机肥厂,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提高有机肥的利用率,减少化肥的施用量,促进郊区农牧业的良性循环。

  RB126近年来,北京市城乡建设、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在防治环境污染、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七个阶段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实施之后,我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但是,我市的大气污染尚未根本缓解,造成的主要原因除了燃煤、施工扬尘等人为活动产生大量污染物外,畜禽养殖业排放的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结合转化成的二次粒子,是可吸入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造成污染的重要原因。

  畜禽养殖业排放的氨及恶臭气体直接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给大气环境质量和人们的居住环境带来影响。同时,畜禽养殖业排放的污水和粪便直接污染河流水体,渗入地下,一些养殖场周边河流污染严重,地下水检测数据已明显超过当地的背景值。一些地区畜禽养殖生态超载问题日益突出,产生的粪便无法被种植业全部利用,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

  北京市畜禽养殖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规模化养殖场800余家,养殖小区1000余个。生猪、肉牛、肉羊、鸡鸭、特禽等这些畜禽,每年产生粪尿近800万吨,产生污水1570万吨。这些污水中COD含量从几千毫克升至几万毫克升不等,年排放COD总量达13万吨,占全市COD排放总量的40%以上。因此,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是现阶段保护北京生态环境、改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的重点工作。

  随着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国家和北京市对畜禽养殖业污染的防治工作开始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国家环保总局在近期内先后颁布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市政府转发了市农委、农业局、环保局《关于加快本市绿色养殖业发展的意见》,确定了养殖业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

  1、资源化利用是核心。将畜禽粪便作为种植业生产的肥料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将污水资源化用于改良土壤,实现资源化利用的综合性和多样化。

  2、容量化控制是基础。要根据农田消纳粪肥的容量确定养殖规模,实施种养结合,保证粪便被充分利用。

  3、减量化处置是前提条件。要通过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改造养殖生产工艺,推行干捡粪,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降低污染治理成本。

  这就需要我们,研究畜禽养殖业发展的合理结构和最终规模,发展草食家畜,减少粪便的处理难度;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加大对有机肥需求量大的蔬菜等品种的种植面积,推广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扩大环境承载能力;制定全市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发展的规划,确定不同的养殖业发展功能区域,真正实现全市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措施有:

  3年内将五环路以内及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内的养殖企业搬迁出去,对距离城镇居民区较近的养殖企业逐步转移和关闭。

  对新建规模化养殖企业规范审批程序,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先进的饲养生产管理工艺,配套建设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做到环保设施与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对现有养殖企业要逐步改造,限期治理,3年内完成400余个规模化猪场、鸡场的治理和改造工作,通过采取人工清粪、沉淀池沉淀、生化处理等多种方式对畜禽粪便和污水妥善收集,合理利用和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结合畜禽粪便的治理和综合利用,建设有机肥厂,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提高有机肥的利用率,减少化肥的施用量,促进郊区农牧业的良性循环。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