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管理之道 贵在实践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3-01-01
西洋重「物」,乃至把「人」称为「人力资源」;视之「物」,用处置物的方法来处理人。「物」是被动的,没有感情的,可以任意摆的,因此对「人」也特别注重指挥与监督,一切诉之於规范,简直把人当做机器。人群关系学者倡导管理人性化,而其所谓人性,则系先天性恶,即使Y理论促使管理者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士气,似乎已经注意到「劳力」之外,尚有「劳心」的存在,但是以竞争代替互助的论调,始终无法将「人是工具」提升为「人自身即是目的」的境界。「物」的行是他动的,用这种观点来管理,除了极少数高阶层管理者可以自动之外,其馀大多数人,都是具有专门知识而听命於目标的被动行为者。

  中国重「人」,甚至把一切都拟人化了,「物」也是有感情的,必须加以爱惜。「人」本来是宇宙万物的一种,但是「人为万物之灵」,因为「人」能够自动自主,自己成为自身的主宰。

  「人」不必为了礼法规范而心常戚戚,徒然把自己的心胸逼得愈趋狭隘;管理者应该坦荡荡,且有充分的心灵自由,不拘守於礼法,却言行俱能中节。组织成员,依其智能高下,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只要大家各凭良心,发出内心的良知本性去行,自然合乎规矩而不逾规范。在有限的规律中发挥无限的自动自主自由,这才是人的尊严与价值之所在。

  管理是实践的,不是理论的。管理者学得再好的理论,如果不能实际运用,亦将无济於事。管理者可以有许多想法,但是真正付诸实施的决策,只能独一无二,这是管理者的最大难题,因为时间永不回头,而且急迫得必须当机立断。管理学者可以「为学问而学问」,发挥其孳孳不倦的专一精神,以造就高深的学术研究。管理者却不能不「为管理而学问」,视管理理论为工具,经由学术以改善管理,才是目的。

  管理哲学是要实践的,管理者躬亲实践若干管理理念,行之有效,有了无比的信心,建立自己的管理信念,虽然说信则灵,毕竟还是要不断地向前推进,才能日新又新。

  

 上一篇 | 暂无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