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专注、创新、与时俱进!英惠尔任泽林:存量竞争时代,不变即死亡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3-06-14

 

在一个阶段中聚焦特定领域不断创新,努力适应变化是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文 农牧前沿 吕仕锦

图 北京英惠尔

在变革与转型中求发展,是企业绕不开的话题。从水产营养到动物营养,到生物营养,再到现在聚焦分子生物技术、发力合成生物学,英惠尔紧跟行业变化与需求,走在转型的道路上。

六年前,任泽林博士说:“企业要开发未来的产品,做未来的客户,找未来的人才。”在水产饲料成为存量市场,企业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他又有何见解?日前,农牧前沿采访了北京市饲料工业协会当值会长、北京英惠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泽林博士

微信图片_20230614141553
北京市饲料工业协会当值会长、北京英惠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泽林博士


转型生物技术企业

        打造“一体两翼”

从发展来看,目前公司已经是以生物技术产品为核心的企业,为什么会选择转型?

任泽林:随着规模化养殖程度提高,单场规模和养殖总产量不断扩大,养殖端在产业链的话语权逐渐增强,许多饲料企业已成为养殖的配套车间。这必然会导致饲料行业竞争加剧,而结果是资源的深度重组,大量不具备特色的中小企业将被淘汰。


英惠尔动物营养诞生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对英惠尔来说,服务中小企业非常光荣,但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有靠前意识。随着我们原先服务的中小企业和散户不断出局,我们服务的对象已经转向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和规模养殖场,产品结构也随之调整。公司已经转型为以生物技术产品为核心的企业,聚焦于微生态及分子生物领域着力动物营养与健康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

那么目前的研发体系和产品结构是怎样的?

任泽林:从水产营养到动物营养,到生物营养,再到现在的分子生物技术英惠尔一直主动拥抱变化,为行业未来的客户研发和构建差异化价值产品近年来,公司对研发系统进行结构性调整,集中精力进军合成生物学,原有的营养团队专注于应用研究。现有的生物制造部主要从事菌种筛选、基因改造,利用生物合成技术,开发益生菌和功能性生物活性物质,如酵母培养物、酵母肽和枯草肽等,提高动物的健康度。

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一体两翼”的产品体系(一体是酵母类产品,两翼是酵母肽和枯草肽),联合二十余家科研院所、三十余位行业顶级专家,累计完成酵母培养物、酵母肽和枯草肽动物试验报告逾百篇,并分别编制成试验报告集,为合作伙伴提供完善的微生态解决方案。

 

经验:专注、创新、与时俱进

 

转型以来,公司业务情况如何?

任泽林:公司与国内外大型农牧集团企业建立起广泛的合作关系,产品获得行业高度认可。公司业务不仅实现国内布局,并出口到欧盟、北美、南美、东亚、东南亚等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5月,公司生物技术产品销量大幅增长,占业务总量近70%整体来看,公司通过产品创新成功实现了业务转型和赛道转换,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也因此迈上新台阶。

能否分享一下当时公司转型的经验,有哪些建议?

任泽林: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挑战。在发展过程中与时俱进,根据内外环境和养殖结构的改变不断调整方向是永恒的主题。作为主要管理者,要对未来有清醒认知,锻炼团队能力和整体素质以应对风险和机遇。如果英惠尔仅专注于水产,那么团队肯定会严重萎缩,其他业务也将陷入困境。有人说变就是不变,不变就是变。我理解是不变即死亡,因为资金、资源、人才和个人能力都有限,在一个阶段聚焦特定领域不断创新,努力适应变化是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这对于小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我们注意到近年英惠尔海外业务的增速很快,能否介绍下经验?

任泽林: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产品要定位清晰、有竞争力、品质稳定,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第二,企业要坚持长期主义,具备极限竞争力,即在长期竞争和持续亏损中能站稳脚跟。第三,企业要拥有品牌意识,建设强大的推广团队,通过持续的市场运作来建设品牌形象,体现品牌价值。第四,员工要个人专业能力强,有国内外市场经验,对产品充分熟悉。第五,要坚持做好市场维护,获取客户最新需求。最后,需要进行大量的研发投入,开展应用性试验研究,发表文献,因为海外客户对在公开杂志/期刊上发表的文献信任度较高。


水产饲料应用豆粕

减量替代是大势所趋

 

两年来,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饲料原料“卡脖子”问题,您如何分析?

任泽林:原料“卡脖子”问题主要是因为我国饲用原料对外高度依赖。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86亿吨,粮食进口量为1.4687亿吨;饲料消费约3.8亿吨,约占粮食消费总量的48%。同年我国进口大豆9108.1万吨,占进口粮食总量的62%


目前,量最大、最值得关注的是豆粕。近年来,我们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我国畜牧业生产全面增长的情况下,2022年饲用豆粕同比减少320万吨,在饲料中占比降至14.5%。在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上,苏州大学叶元土教授也提出了基于可消化蛋白质的水产饲料蛋白减量技术变革,如果将水产饲料粗蛋白质含量降低2%,可以节省约903万吨豆粕、956万吨菜粕

部分业者似乎对低蛋白日粮还存在一定异议?

任泽林:从科学上论述,水产饲料实现低蛋白日粮是可行的;从实践角度看,国内外很多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也做得很好。我国水产饲料行业此前把饲料蛋白含量作为市场营销手段的做法已经让养殖户群体形成了“蛋白质含量越高,饲料营养越好”的观念。需要明确的是,若过于追求“快大”,动物的体质和肉质会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减少投喂、控制养殖风险、适当延长生长周期,动物的健康程度会更好,养殖成本也更低,是一条可持续且值得深挖的长远道路。因此,低蛋白日粮技术和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是大势所趋,也一定能成功

对于豆粕减量替代,英惠尔有哪些研究和突破?

任泽林:公司响应国家对豆粕减量替代的号召,研发出相关产品。其中,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研制的酿酒酵母培养物,具有极高的市场竞争力。在2017年推出水产用酵母培养物(百惠康®),并对部分特种养殖品种进行相关试验。例如:在针对大黄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抗应激的影响试验中,百惠康®按蛋白含量替代5%的鱼粉和按干物质量替代3%的鱼粉,对大黄鱼的生长、血清抗氧化能力和皮肤黄色值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您觉得现在行业有哪些问题值得深挖?

任泽林: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减少饲料中植物性和动物性蛋白质原料的添加数量。微生物蛋白饲料,藻类和昆虫蛋白饲料是可行的解决方案。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提高饲料利用率,避免摄入过剩。只需围绕其中一个进行就可以,这是永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