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市场 » 正文

美玉米高位整理,连玉米买入机会再现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5-27  
     近期CBOT玉米走势可谓是波澜不惊,主力7月期约在600美分整数关口附近徘徊了近2个月,目前市场炒作的主要题材是播种进度和出苗率,在原油价格屡次刷新历史高点的大背景下,抑制乙醇工业发展的市场呼声越来越小,玉米却以“身居高位,止步不前”的态度来对待,就玉米未来2个月的走势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简析:

    从(图一)可以清晰的看出本年度的播种进度和出苗率明显慢于往年和历史同期,其主要原因是主产区天气不利所致,而在最近两周天气明显利于播种的情况下期价出现了两次大幅下挫,但原油价格屡创新高挽救了玉米的危局。

    (图二)是美玉米在路易斯安那、托莱多、芝加哥三个港口的出口报价,从近期的走势情况来看,其主要是以窄幅震荡为主,并没有明显的方向,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进口玉米成本偏高的原因主要是基差和海运费价格高企导致的。

    在玉米价格上行至600美分整数关口之上后市场上减少用玉米压榨乙醇的呼声不绝于耳,但是原油价格以更可怕的倾角上涨平抑了这类交易商的疑问,我们从(图三)可以看出美玉米的库存正在大幅的减小,但在粮食和能源价格同时高企的今天带有饲料和能源属性的玉米将寻求的新平衡点。

    我们从(图四)能够看出玉米在600美分整数关口徘徊时基金的持仓仍旧在稳步上扬,从经验可知基金的持仓方向和价格的运行轨迹有着同“质”关系,据此我们可以判别玉米价格短期仍将维持高位震荡格局。

    一、地震对生猪生产造成的实际损失小于心理预期。四川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眉山、资阳和阿坝州为这次地震的主要受灾区,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统计:以上几个地区生猪存栏头数占整个四川省生猪存栏的比例在35%左右,中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四川省约有6000万头猪,而以上几个主要灾区大概有81万头生猪在地震中死亡,死亡比例仅为1.35%,因此地震对整个四川省生猪生产造成的损失并不大,对整个全国的生产影响更有限。今年年初雪灾的阴影尚未散去,灾害再次袭来的时候投资者心理受到的冲击更为巨大,同时市场担忧灾害过后疫病发生的危险,后期补栏积极性可能会受到抑制。但我们应该看到,在灾难过后,国家加大扶持灾区重建的力度,相信灾后生猪养殖业的生产将逐渐得到恢复。

    二、新麦上市的供应压力传递到玉米市场。世界小麦价格近年来充当了国际农产品(000061行情,股吧)市场发动行情的导火索。中国粮油信息中心5月公布的2008年主要作物生产形势报告对今年小麦产量的预测高达1.07亿吨。大丰收的局面又将呈现在市场面前,近年来由于玉米价格的上涨,南方部分地区以小麦替代玉米的现象时有出现,而在新麦上市的季节里,小麦价格首当其冲地受到压制,其对玉米替代的效应就会凸现,短期内小麦市场国内供应增加的压力会溢出到玉米市场上。根据美国农业部5月公布的供需预测报告 ,2008/2009年度我国玉米总产量为1.5亿吨,饲料消费用玉米总量将达到1.06亿吨,比2007/2008年度的1.03亿吨上涨了3%,由此可见小麦作为饲用玉米的替代依然是局部少量的现象,并未阻止玉米饲料消费刚性增长的步伐。

    三、拍卖成交逐渐增加,有望成为后市运行的风向标。以下是本年的拍卖情况:

    国储始终没有放弃拍卖这个已经转化为心理战的潜在打压因素。玉米在5月6日又出现了成交的情况,但市场似乎已经忽略了拍卖的存在。在国内贸易粮逐渐减少,而拍卖粮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后期拍卖情况将有望成为玉米市场的风向标,拍卖情况对于期货市场走势的影响也将更为显著。

    四、现货价格坚挺,对期价形成“成本性”支撑。随着东北产区大田播种工作完成,农户有时间销售手中余粮,市场成交状况预期转好。但由于惜售心理严重,销售意愿依然不强,从而打压市场价格走低。由于上市数量依然有限而助推东北产区价格进一步上涨。产区粮商深知农户手中余粮数量不多,所以认为后期市场可能供应略显偏紧,继而惜售心理也有所增强。目前北方主要港口玉米库存在200万吨左右,但发运态度并不积极。主要是因为南北港口倒挂,贸易商利润微薄所致。不过受地震灾情以及小麦替代玉米效应影响,近两日南方港口价格止涨企稳,饲料企业采购态度谨慎,港内交易清淡,抑制南方港口价格上涨,也是北方港口粮商发运数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合以上分析中长期玉米有望维持强势格局,目前玉米已经下行至前期的整理平台的下轨。从现货价格测算,东北产区和黄淮地区的贸易商发往广东、广西地区的利润空间微小,南北港口地区同样出现了倒挂的现象。建议在1880-1910附近采取3-2-1的分批建仓方式,建立总仓位25—30%的多头头寸。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