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猪价涨了,啥时卖猪?会继续涨吗?有几个判断

来源: 新农观   作者:    时间: 2022-07-15

自从政策端发出讯号稳定猪价以来,猪价确实放缓了上涨的步伐,并且呈现出涨几天跌几天涨跌互现的局面。

回想今年春节后,猪肉消费跌入低谷,在产能压力下,猪价跌入“5元时代”,养殖户大幅亏损,那段时间养殖户叫苦连天。随后随着国家中央收储的启动,以及去年产能去化渐渐显效,猪价从4月下旬开始回升。

到当前,全国猪价涨至11-12元/斤区间,相比“5元时代”的低点涨幅不可谓不大,养殖户也从深度亏损转为已有盈利。

但是随着猪价的反弹回暖,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即猪价涨了,啥时卖猪合适呢?

养殖户普遍有两个顾虑:

一是由于前期亏损严重,虽然现在猪价上涨,已有盈利,但是显然还无法挽回之前的损失,而猪价又正在上涨,因此都盼望后续能涨更高,压栏情绪较浓;

二是自政策端调控信号释放后,猪价涨势开始缓和,又担心后续猪价下跌,从而错过出栏最佳时机。

这其中涉及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后续猪价会怎么走?还会涨吗?

综合各方面因素,有以下几个判断:

01阶段性“缺口”有多大?

 

现在主流的看法是,本轮猪价上涨主要是阶段性的“缺猪”导致的,去年以来受产能拖累猪价不断下行,进而使得产能持续淘汰,到今年的六七月份,正好对应去年产能大幅淘汰区间,因此导致出栏下滑。

这从出栏生猪均重不断下降也可以看出,一方面是养殖户无心压栏,一些小体重猪提前出栏,另一方面即使在小体重猪提前出栏,而下游消费持续低迷的时候,猪价仍止跌回涨,说明“缺口论”是成立的。

但是从总体产能来看,并没有出现明显下滑,处于合理区间的上限附近,因此意味着整体市场并不缺猪。

同时由于去年的产能淘汰,也促进了生猪行业洗牌,被淘汰的更多的是小户及散户,规模场纷纷提质增效,使得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这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一旦猪价反弹回涨,市场想要增加产能时这个“缺口”就能快速被补上。

另一方面,随着规模企业被约谈后纷纷恢复出栏,猪市阶段性供应偏紧的局面很快将得到缓解。

因此这也意味着,这个阶段性“缺口”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02消费动力有多强?

截至目前,今年猪肉的消费并不算太强,甚至随着猪价快速大幅上涨,市场猪肉价格也水涨船高,而终端市场对于猪肉价格上涨普遍接受度不高,需求进一步受到抑制。

不过后续来看,下半年消费预期总体要好于上半年,毕竟下半年是传统的肉类消费旺季,再叠加中秋、国庆等这样重要的假期,有利于猪肉消费增长。

但是几乎可以确定的是,消费再增长也不会像去年那般大涨了。

一方面是去年猪肉消费呈现了3轮涨势,一是受肉价跌至个位数以后的低价效应引发的“抢购潮”,二是受国家商务部建议适当储备生活必需品后掀起的“囤肉潮”,三是受传统为年节准备的腌腊“备货潮”。

但今年显然缺乏这一重要契机。

一方面,猪肉价格从去年就已经大幅回落,即便是在年前猪肉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也并未出现抢购潮,因此低价效应已失效;

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很多家庭收入下滑,再加上燃油价格高企,家庭日常消费成本增加,也变相缩减了肉类消费空间。

缺乏强劲消费的支撑,猪价大涨的动力不足。

03市场的容忍空间有多高?

第三个因素要看市场对猪肉价格的容忍空间,即我们之前说过猪肉价格对CPI有重要影响,一旦猪肉价格上涨幅度过大,会影响CPI走势,而今年的大方针是“保供稳价”,因此猪肉价格超过一定涨幅后会触发调控措施。

而猪肉价格又会影响生猪价格,因此在此预期下,后续猪价上涨的空间并不会很大。

相比猪价的上涨,不少养殖户反映更希望看到的是养殖成本的下降,因为猪价震荡波动无人能料,而养殖成本下降是实实在在的实惠,但今年来看,玉米、豆粕都处于相对高位,虽然涨势动力有所回落,但大跌的概率也不大。

因此何时出栏要注意把握两个原则:

一个是生猪养殖开始进入微利时代,不要过于压栏赌市,猪市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微利出栏,落袋为安。

另一个是在猪价上涨趋势中出栏,我们曾说过一个理论,即没人能预料何时是价格顶点,而一旦到达价格顶点时就该回落了,因此不要盲目去赌哪里是价格顶点,而是在上涨的趋势中出栏,才是最稳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