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小麦价格是涨是落?

  
来源: 中华粮网    时间: 2025-11-13

11月上旬,火热的麦市由涨转落。经过持续一周多的行情探底,河北、山东麦价已显现企稳迹象,河南、安徽、江苏仍在延续小幅降价趋势。与此同时麦价降温并未缓解面粉企业的经营困境,消费端持续疲软导致企业开机率小幅下滑,市场竞争再度升级。

小麦市场:降价态势分化 四大因素驱动行情走向

本月初以来,受阶段性供应宽松影响,小麦市场价格小幅回落,降价潮迅速在主产区蔓延。截至目前河北、山东行情已呈现企稳态势,下调麦价的粉企数量大幅减少,个别企业甚至小幅上调麦价;河南、安徽、江苏、陕西仍延续小幅降价趋势,但降幅已明显收窄。

从面粉企业小麦到货量来看,整体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这一现象反映出部分贸易商惜售心态再度升温,市场购销博弈正逐步向僵持状态演变。

截至1111日,近日小麦行情具体变化如下:

河南1.24-1.277/斤,较上周小幅回落0.007-0.012/斤;

河北1.236-1.247/斤,较上周下调0.007-0.009/斤;

山东1.24-1.27/斤,较上周下调0.005-0.007/斤;

江苏1.245-1.265/斤,较上周下跌0.005/斤;

安徽1.245-1.264/斤,较上周下跌0.003-0.004/斤。


整体而言,小麦价格虽有回落,但降幅相对有限,多数为面粉企业的试探性下调。当前头部粉企库存维持在20-30天之间,中小粉企库存量多数集中在7-15天左右,偏低的库存量成为制约麦价下调幅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贸易商仍处于获利窗口期,“分批出货,分散风险”的经营策略运用的愈发灵活,囤货待涨现象已大幅减少,“快进快出”成为市场主流操作模式。预计短期内贸易商大幅缩减出货量或集中售粮排队的概率均较低。

综合市场多方面因素,近期小麦市场将主要受以下四大因素影响:

面粉消费需求11月缺乏利好支撑,短期内消费疲软态势大概率持续,将抑制麦价上涨的幅度与节奏。

小麦市场流通量今年小麦市场流通量不同于往年,将持续影响近期行情走势。根据中华粮网小范围问卷调研显示:反映目前农户余粮水平处于低位的占57.6%,反映余粮水平偏高的仅为15.2%;与去年同期相比,反映农户余粮明显偏低和略有偏低的占69.7%,反映明显偏高和略有偏高的占9.1%;反映余粮集中在贸易商、收粮大户手中的占78.8%,余粮分散于农户手中的占21.2%;未来一个月内随行就市平稳售粮的占45.5%,急于出手的占6.1%,处于观望状态的占27.3%,持粮待涨的占21.2%;认为小麦行情震荡上涨的占75.8%,认为震荡下行的占15.2%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各类持粮主体的购销心态。

小麦市场流通量低于往年,其对市场的影响将逐步减弱,预计市场供需格局将从当前的供略大于需向供需平衡转化,进而限制行情下跌的周期与幅度。

政策性竞拍政策性存储小麦及托市小麦的竞拍投放规模、时机与节奏是影响行情的重要变量。从实际影响来看,托市小麦投放更多起到催化市场情绪的作用。

小麦饲用量锐减随着新季玉米性价比优势凸显,饲料企业采购小麦的数量持续减少,近期对行情的影响将逐步减弱。

面粉市场:头部企业降价促销行业分化提速

11月上旬面粉消费端持续疲软,叠加行业长期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态势进一步凸显。为争夺市场份额并提升开机率,以缓解经营压力,头部面粉企业率先对部分单品出厂价进行小幅下调,降幅0.5-1/袋(50斤装),同时推出多项促销措施。凭借品牌知名度、规模效应及供应链优势,头部企业以“以价换量”的方式抢占终端渠道,持续深化市场布局。

中小面粉企业受限于资金、品牌、成本等综合实力差距,难以持续跟进降价策略,转而采取“降产挺价”的方式缓解经营压力,这一竞争争格局加速了行业“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分化进程。

当前小麦价格由北向南高位回落,托市小麦竞拍投放的消息持续扩散,经销商担忧麦价进一步下跌,进而推动面粉价格跟随下调,普遍采取“随销随购”策略,库存维持低位,进一步加剧了面粉企业的营销压力。近期头部面粉企业开机率维持在70%-85%,而中小面粉企业开机率仅在30%-55%之间徘徊,缺乏利好因素支撑开机率回升。

近期行情展望:麦强粉弱延续,行情高位震荡

11月面粉市场仍缺乏实质性利好支撑,消费疲软态势难有明显改善,叠加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低开机率、低售价、低利润三低局面将持续压缩企业生存空间,行业竞争分化进一步加剧。

小麦市场方面,短期供需相对平衡,价格有望维持稳中有支撑的态势,托市投放动态将成为行情波动的主要诱因。

面对市场压力,头部企业正通过构建核心竞争力寻求突破:精准洞察不同消费场景需求,打造覆盖全价格带的产品矩阵——高端产品主打品质升级+营养赋能,匹配消费者对吃得好、吃得放心的升级需求,依托差异化优势实现溢价;中低端产品坚守高性价比定位,满足餐饮、作坊等终端的刚性采购需求,以规模效应摊薄成本。这种高端挣溢价、中端保份额的策略,既帮助企业避开低价恶性竞争,又通过稳定开机率降低运行成本,有效突破低价无利的行业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