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佑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四季度市场未达到绝对过剩 下半年猪价有望迎来向上弹性

  
来源:     时间: 2025-07-24
2025年上半年生猪价格整体呈现回落趋势,但多数时间维持在14元/公斤以上,仅个别时段短暂跌破14元/公斤关口。根据监测数据,上半年全国瘦肉型生猪交易均价为14.84元/公斤,同比下跌11.43%。猪价难以持续跌破14元/公斤,主要受供需结构、成本支撑、政策调控及市场情绪等方面共同作用形成。

受春节提振,下游需求增量,1月猪价维持高位。春节后随着养殖端恢复出栏,但需求端迟迟难以恢复宰量,供多需少导致猪价出现明显下滑。随后因大猪存栏减少,叠加饲料成本低位,增重可以扩大单头盈利,养殖端开始普遍压栏,带动供应增量后移,但屠宰量受国储分割订单增加及冻品库存低位等影响而增幅超预期,一定程度上托底猪价,导致2月中旬至5月中旬全国生猪均价多数维持在14.63-15.09元/公斤区间内震荡。及至5月中下旬,随着养殖端减重出栏,且二次育肥补栏意愿下滑,供应端出现明显增量,猪价打破僵局,上半年低点乃至,阶段性低于14.0元/公斤。

从成本来看,尽管饲料价格(如玉米、豆粕)同比有所下降,但生猪养殖的综合成本(包括人工、防疫、环保等)仍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头部企业的养殖成本普遍在12-13元/公斤,中小散户成本相对更高,因此当猪价接近14元/公斤时,养殖端抗价意愿增强,抑制进一步下跌。部分集团企业通过产业链协同(如内部屠宰加工)稳定销售价格,避免完全跟随市场波动。

2025年上半年需求运行态势仍遵循季节性走势,但鲜冻品价差偏小,以及国储肉的滚动制作,支撑生猪屠宰量同比普增,对猪价形成支撑。生猪出栏呈现由少到多的趋势,虽然整体供应充足,但养殖端会根据市场预期调整出栏节奏,2-5月部分养殖户选择压栏增重,导致短期供应收紧,支撑价格。另外,二次育肥的逢低介入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价格下行压力。当猪价接近14元/公斤时,部分二次育肥户会入场补栏,形成短期需求支撑。

三季度及四季度商品猪供应较为充裕,7月集团企业降体重意愿较弱,月初有惜售现象以及部分二育进场支撑现货价格反弹,但随着需求端逐步走弱以及出栏节奏回到正轨,现货价格再度回落,整体来看在正常的出栏节奏下,市场呈现供需偏宽松的局面,但并没有达到绝对过剩。

从往年规律来看,近几年二育一般在二季度中段或者三季度初启动,主要跟8月下旬需求端逐步回暖有关。近日政府再次约谈集团企业停止扩张,降体重,控制产能,这将减缓后期产能过剩的压力,而四季度是市场需求旺季,若三季度市场压栏以及二育较为谨慎,体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将给予三季度末以及四季度初体重增重空间,因四季度是肥猪的需求旺季。

期货方面,周一远期合约集体大涨,一是政策面以及宏观情绪推动,其次是2511合约以及2601合约是需求旺季合约,但二三季度因中长期供应过剩的逻辑,导致估值相对偏低,近日反弹也是估值修复,再加上饲料价格反弹,抬升远期生猪底部支撑区间。虽然远期期货价格反弹,但中长期供应充裕的情况并没有改善,本身并不具备强驱动,因此短期继续上涨空间有限。在淡季现货价格较为低迷的情况下,2509合约不排除继续回调至下方整数关口支撑位。中长期来看,市场整体趋势是在稳产能,虽然三四季度产能充裕是基本事实,但7月以来二育以及压栏相对谨慎,随着需求端逐步回暖以及四季度肥猪的刚性需求,预期三季度后期或四季度前期有压栏增重的需要,因此远期合约上方仍有一定空间,但幅度有限,中长期交易以区间震荡看待。

现货方面,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为14.28元/公斤,低价区报13.40元/公斤。需求淡季,终端消费依旧疲软,下游抵触高价猪。近期二育积极性放缓,加之料比较高,养殖端加速出栏,供应压力显现,全国生猪现货价格弱势回调。不过在政策控量的预期下猪价下跌空间或有限。中期来看,规模养殖场仍有利润,主动去产能积极性不高,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高位运行。

东兴证券表示,行业反内卷+环保风暴再起,供给侧改革在路上。5月底以来,政策调控密集出台,主要集中在“控产能+降体重+控二育”几个方面,释放了猪价维稳的政策信号,目前政策调控已初见成效。7月以来环保政策再度收紧,南方水网地区首当其冲,正着力落实全面畜禽养殖环境污染治理。行业近期监管趋严对于生猪市场的影响短空长多,短期可能会增加行业阶段性供给,造成猪价下行压力;中长期来看有利于落后产能出清和生猪市场的平稳运行,行业产能去化预期提升,待压力释放后,下半年猪价有望在旺季及明年迎来更好的向上弹性。

来源:中国畜牧业综合卓创资讯、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华联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