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特点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6-08-10
    “十五”是我国饲料产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各级饲料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大力推进饲料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全面落实饲料业优惠发展政策,使我国饲料业经受住了加入世贸组织的考验,抵御住了非典和重大动物疫情的冲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是产量快速增长。“十五”期间,我国饲料工业年均递增率达7.6%,年均饲料产品增长584万吨,连续登上了8000万吨、9000万吨和1亿吨三级台阶。2005年,我国饲料总产量达1.07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8,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饲料工业产值达2742亿元,在我国统计的40个工业门类中排名20位左右。全国饲料加工业产值、工业饲料总产量分别比2000年增长77.2%和44.4%。

    二是质量稳步提升。“十五”以来,全国配合饲料质量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高品质饲料产品已成主流。同时,深入开展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遏制了瘦肉精等违禁药品蔓延的势头,饲料生产环节瘦肉精等违禁药品检出率大幅下降,从2000年专项整治前的19.8%降至2005年的0.1%以下;生猪养殖环节检出率由2001年的10.1%降至2005年的1.54%。

    三是产品结构日趋合理。目前,我国禽、猪、水产和反刍家畜配合饲料的比例为51:33:11:5,产品结构日益多样化。在配合饲料稳步发展的同时,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和浓缩饲料发展迅速。2005年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三者的比例为1:5.3:16.4,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养殖业发展需求的产品结构,促进了养殖业的结构调整和持续发展。

    四是科技含量不断提高。随着大量现代饲料科技的应用,我国配合饲料转化率明显提高,对畜牧业的科技贡献率已超过40%。肉鸡配合饲料的料肉比已由“八五”时期的2.5:1降至目前的1.8:1,出栏缩短18天左右;肥育猪由3.3:1降至3.0:1,出栏缩短40天左右;养殖水产品由2.0:1降至1.8:1,养殖效益明显提高。

    五是企业整合重组速度加快。“十五”期间,饲料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化发展不断深入,企业集团化整合速度不断加快。2005年,全国年产1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已达157家。全国排名前10位的饲料企业集团产量达250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3%。一些大型饲料企业强强联合,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六是秸秆养畜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05年底,全国秸秆养畜示范县已发展到30个省的510个县,2000—2005年还建设了10个秸秆养畜示范区。全国农作物秸秆处理利用率由2000年的15.8%提高到2005年的17.7 %。2005年全国青贮秸秆1.75亿吨(鲜重),氨化(含微贮)秸秆5300万吨,两项折算节约饲料粮4700多万吨,为缓解我国粮食供需矛盾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