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障粮食安全构架基本形成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01-25

     从近日召开的北京市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北京市采取多项措施打造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目前,保障粮食安全的构架基本形成。

    北京市粮食局局长田鸿儒在会议上说,北京基本形成的粮食安全构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北京基本形成了开放式、多层次、主体多元化的粮食流通格局。北京市年消费原粮132亿斤,其中,每天的口粮消费高达1000万斤,过去这些粮食主要靠政府供应,现在靠遍布北京的600多个集贸市场和1500个超市提供。北京锦绣大地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等8家大型粮食批发市场年销售成品粮37.4亿斤,其中,大米的销售量高达21.3亿斤,除满足北京14亿斤的消费外,还销往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等地,北京已经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粮油集散地。

    其次,北京市拥有一套反应灵敏、传递迅速的粮食市场信息监测和预警系统;拥有相当于居民半年消费量的政府(市级)粮食储备;还拥有一定规模的成品粮油储备,这些足够调控北京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同时,在粮食的质量方面,还有一套包括工商、质检、粮食、卫生等部门组成的粮食质量监控系统,能够有效地防止不合格粮油产品流入北京市场,保证上市粮油质量。

    再次,北京市还与产区粮食互建基地,联办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区合作机制。采取“引粮进京”、“引厂进京”、“开展市级储备粮代购代储”、开设优质粮食进京“绿色通道”等多项措施,把产区的粮源、优秀的粮食经营者、粮食加工企业引进来,满足北京多层次的粮食消费需求,实现粮食的供求平衡。

    另外,为稳定粮食价格,北京市还建立了强有力的调控市场粮价的机制,设置三道防线:一是通过发布粮食供求和价格信息,引导粮食市场价格;二是通过市储备粮适时吞吐,调节粮食市场价格;三是通过启动《北京市粮食供给应急预案》,控制粮食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