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兽药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考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3-01-01

  一、全省兽药行业发展状况:

  兽药是养殖业生产的基础物质,是防治动物疾病或促进动物生长的特殊商品,兽药行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畜禽等动物疾病的有效防治,对促进畜牧、水产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经济和维护人民身体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湖南是畜牧水产养殖大省,2001年全省出栏肉猪6257.54万头、牛137.73万头、山羊569.15万只、家禽4.49亿羽、水产品总产量140.96万吨,养殖业总产值为596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4%。养殖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养殖业的快速持续发展,湖南兽药行业不断壮大,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兽药产业发展较快,在质量、结构、效益等方面均取得显著的成就。至二OO一年底全省共有兽药生产企业85家,其中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1家、畜禽药品生产企业47家、渔用药品生产企业16家、消毒剂生产企业3家、饲料药物添加剂生产企业18家。几年来全省兽药行业加快了改革步伐,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有了较大突破,通过对兽药企业资产重组、企业兼并收购、技术参股、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对原有兽药生产企业进行了改组改造,形成了国有、合资、民营和股份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品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由于市场监督管理力度越来越大,且企业争创品牌产品的意识逐渐增强,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日益成为广大企业的共识,加之管理部门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根据企业质量情况限制常规兽药产品的生产,基本上遏制了常规兽药产品的低价竟争,提高了兽药质量,2000年和2001年省产兽药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分别为73.2%和75.6%。二是兽药产值持续增长。2001年全省兽药生产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3.26亿元,创造利税达2430万元。三是产品结构趋于合理。现有用于畜禽、鱼虾、蚕等动物的预防、治疗、消毒、促生长的兽药品种和规格837个,其中各类新产品320个,已占总数的38.2%,新产品创造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省总额的57.2%和72.6%。四是企业规模化优势逐渐明显。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企业注重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特别是民营和股份制企业发展迅速,引入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先进的经营理念,迅速扩大了企业规模,增强了企业的生机与活力,一批企业通过规模扩张使自身实力得到增强,创立了企业品牌,增强企业竞争力。涌现了浏阳消毒剂厂、湖南伟达、省生物药厂、省动物药厂、韶山药业、世源兽药、中南动保、新田兽药、临湘康大、中农大湘潭等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全省年产值超千万元企业14家,基本达到GMP要求的企业2家,正在进行GMP改造的企业4家,上述企业生产销售总额已占全省的50%,初步奠定了规模大及质量稳定的企业在全省兽药产业中的主导地位,使兽药生产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五是兽药经营形成网络。畜牧、水产及兽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全省兽药市场的繁荣和活跃,全省现有兽药经营单位和个人7603个,据不完全统计,年经营兽药额达10.5亿元,长沙、郴州、湘潭、邵阳、岳阳、怀化等地已初步形成了规模较大、管理有序的兽药大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兽药行业从业人员达3.67万人,因此我省兽药行业不但保障了养殖业的发展,而且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六是兽药监督管理体系逐渐完善。各级畜牧管理部门都建立了兽药监督管理机构,配备了兽药监督员。湘潭、娄底、衡阳三个市级兽药监察所都能开展经常性兽药质量监督检测工作,浏阳、醴陵、祁阳等县(市)组建了兽药执法大队,全省现有兽药监督员860名,基本形成了设置合理、人员精干、工作有序的兽药监督管理体系。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企业规模小,起点低,设施设备较落后。我省兽药生产企业大部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畜牧水产部门组建的集体小厂,国家投资少,起点很低,加之九十年代初片面强调技术改造,使大部分企业贷款搞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后由于缺乏流动资金、技术力量和管理手段,错过了资本积累的时机,现在的厂房设备基本上是九十年代初的水平,工艺设备较落后,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51.7%,部分企业年销售收入仅几十万元。由于受养殖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制约,目前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企业之间盲目的拼价格、争市场、耗资源,从而导致生产企业普遍存在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差的现象。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内加快实施GMP,国内外的大企业将参与兽药生产和市场经营,省内小型企业直接面临着被关闭和转产。

  2、企业管理措施不够完善,技术力量薄弱,产品质量不稳定。我省兽药研制、工艺控制、质量监控、生产管理、企业营销等方面的技术力量相对较弱,兽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低水平重复严重,特别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只能生产常规兽药产品,全省几十家企业生产相同的三十多个产品,产品竟争以价格竟争为主,加之企业管理者法制意识淡薄,多数企业采取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兽药生产企业产品抽检合格率在50%左右,兽药市场产品抽检合格率不到40%。近几年来虽然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开发了一些兽药新制剂、限制了常规品种的生产,但是产品开发主要是以跟踪仿制为主,科技含量和档次不高,名牌产品少,且工艺控制、质量监控技术力量和手段较弱,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产品质量仍不够稳定,2001年在生产企业和市场抽检省内产品209批,合格158批,合格率为75.6%。虽然比九十年代中期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但仍不理想。

  3、兽药监督管理滞后于兽药经济发展。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和兽药产品大幅度增加,兽药市场鱼龙混杂,违法案件日益增多。但兽药打假无专项经费、装备较差、手段落后,普遍出现了办案难、取证难、追踪难、鉴定难、处罚难、给举报人员奖励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兽药打假向深度、广度开展。甚至导致有些地方未能严格覆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执法不严;有的由于经费不足,导致部分执法人员利用职权乱执法、超越职权滥执法、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对此生产经营企业反映强烈,严重影响了兽药行政执法的开展和兽药管理部门的形象。

  4、兽药流通秩序较混乱。兽药经营单位和个人过多过滥,从业人员素质较差,法制观念不强,为假劣兽药进入市场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兽药批发零售布局不尽合理,城市批零企业较多,广大农村过少,造成兽药经营的无序竟争,假劣兽药屡禁不止,兽药市场抽检合格率仅65%左右。

  5、兽药使用不规范,安全监管乏力,引发畜禽水产品的安全问题。由于监督管理乏力,市场束约机制不成熟,加之对兽药安全使用的认识不足,造成了畜禽水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严重,直接威胁人民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我省饲料工业发达,年生产饲料预混料8.6万吨,按每吨饲料预混料平均使用兽药(土霉素、喹乙醇、阿散酸、北里霉素、黄霉素等)4Kg计算,每年饲料中添加使用兽药344吨,除黄霉素、维吉尼亚霉素等少数产品使用预混剂外,其它产品仍直接添加兽药原料;使用预混料的养殖企业,很难执行兽药停药期的规定;在经济利益驱动下非法经营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滥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行为屡禁不止;渔农在鱼池内直接投放高毒农药灭虫杀菌(敌百虫、孔雀石绿等)。严重影响畜禽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反过来制约兽药行业的发展。

  6、 兽用生物制品供应难统一。为了方便动物饲养者,各兽药经营单位和个人均要求搭售兽用生物制品,而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也愿意将产品送到兽药经营单位或个人,以尽快套取现金。农业部六号令和二号令颁布后,经过几次专项打击,非法经营兽用生物制品现象有所收敛,但仍有少数单位或个人由公开转为隐蔽;各类科研教学单位试制的经批准或未经批准的中试产品、进口疫苗也在大中型饲养场广泛使用,捣乱了兽用生物制品供应秩序。

  三、加快我省兽药业发展的对策。

  1坚持机制创新,加快改革步伐,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之路。一要以提高企业核心竟争力、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措发展资金,通过企业间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拍卖、股份、重组等形式,扩大企业规模,推动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着力扶植和培育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树立良好的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二要以突出结构调整为主线,逐步建立和形成布局合理、公平竟争、规范有序的大市场,逐步建立一批主业突出、规模较大、拥有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竟争力的企业集团,走集团化、产业化经营之路,使之成为湖南兽药行业的“标志性工程”。三要坚决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控制产品审批,逐步淘汰无发展后劲的企业,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改变小而全小而散的局面。四要鼓励产业化与专业化相结合,大力推广兽药企业向原料药、饲料添加剂等延伸,也可向动物饲养、加工、销售等领域拓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一批以兽药生产为龙头,规模大、起点高、带动

 上一篇 | 暂无
 下一篇 | 疫情打不倒日本 日本畜禽流通体制介绍